成语故事 远见卓识

发表:2025年10月11日

【解释】:“远见卓识”指具有高远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形容人能够洞察未来、判断准确,具备超出常人的智慧和预见能力。常用于赞扬领导者、智者或决策者在复杂的情境中展现出的深谋远虑。

【成语典故】:出自《汉书●贾谊传》中,贾谊上疏论政,提出“虑患深远,见识高明”,被后人引申为“远见卓识”的典型例证。

西汉初年汉文帝年间,国家虽经文景之治逐渐恢复元气,但外有匈奴频频扰边,内有民生凋敝、弊政待改的困境。朝中大臣多主张以重兵应对匈奴,试图通过武力震慑来解决问题。然而,如此策略耗费国力,且难以根治边患。

此时,年仅二十余岁的贾谊以其博学多才和敏锐的洞察力崭露头角。他上疏汉文帝,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治国方略。他建议采取“以德怀柔,兼修武备”的策略:通过和亲与通商安抚匈奴,缓解边境压力,同时减轻赋税、整顿吏治、发展农业,以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再以武力解决边患。贾谊在奏疏中写道:“若一味穷兵黩武,国库必空,民力必竭;唯有德武并举,方能长治久安。”他还大胆指出,内政不修,外患难除,主张从根本上安定民生、巩固国本。

贾谊的建议在当时显得大胆而新颖,朝中老臣多以“年少无知”或“纸上谈兵”嘲之。然而,汉文帝却对其深谋远虑颇为赏识,部分采纳了他的建议。文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同时暗中加强军事准备。几年后,匈奴因内乱而势力削弱,汉朝抓住时机出兵,大获全胜,边境得以安宁。朝臣们回顾贾谊当年的奏疏,无不叹服其预见之明和战略眼光。

贾谊的谋略被史官记入《汉书》,称其“虑患深远,见识高明”。后人总结他的智慧,赞曰“远见卓识”,用来形容那些能洞察未来、决断精准的智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