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计划修建无人机墙

发表:2025年10月10日
记者陆阳综合报导

欧盟已正式启动在欧盟东侧建立无人机墙的倡议,这是在俄罗斯侵犯欧盟领空的背景下采取的突破性举措。在最近几周,俄罗斯无人机和战机多次侵犯北约领空,加剧了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9月26日,欧盟委员会主持了无人机墙项目的启动会议,共有十个成员国参加:丹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芬兰。

9月25日,丹麦国防部、司法部、国家警察局就近期丹麦多个机场遭遇无人机侵扰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EMIL NICOLAI HELMS/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9月25日,丹麦国防部、司法部、国家警察局就近期丹麦多个机场遭遇无人机侵扰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EMIL NICOLAI HELMS/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乌克兰也受邀参与,该国在该领域拥有高科技优势,预计每年可生产400万架无人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近日宣布,乌克兰将开始出口国产武器,解除戒严限制。

欧盟国防事务委员安德留斯.库比利乌斯(Andrius Kubilius)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无人机墙将具有双重目的:探测和干预,并且也是首要任务。他解释说,无人机墙将成为更广泛的“东翼守卫”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两大支柱是地面墙和海上墙。

库比利乌斯说:“这不仅需要尽快掌握技术概念,还需要了解概念背景,即如何以最佳方式组织这种防御。”库比利乌斯列举了雷达、声学传感器、信号干扰器、拦截器和传统火炮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一些关键能力。目前尚不清楚该项目落地需要多长时间。欧盟委员会计划与成员国、行业代表和乌克兰合作,制定更具体的路线图。

无人机墙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其与北约的兼容性。欧盟在国防政策方面的投入已越来越多,推出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2030战备计划”,并提供了150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欧盟委员会重申在欧盟东侧建立无人机防御系统的意图,以期阻止俄罗斯侵犯共同领空并对任何此类入侵做出快速反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些时候表示:“这不是一个抽象的雄心,而是可信防御的基础。”

无人机频繁干扰北欧机场

近期,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持续,其针对北约成员国的挑衅行为也愈发频繁。这些事件正在考验该地区航空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并引发人们对协同攻击导致破坏加剧的担忧。

丹麦在一周内已3度遭遇大规模无人机侵扰,局势急剧升级。丹麦政府高层将此系列事件定调为一次精心策划的“混合攻击”,旨在制造恐惧与分裂,国防大臣更直指其为“系统性行动”。

9月26日晚20点15分左右,丹麦最大的军事基地卡鲁普空军基地上空再次发现了不明无人机,这起事件是最近几天在该地区发生的一系列类似目击事件之一。警方表示,这些无人机“飞行时亮着灯,地面人员也观察到了它们的存在”,但其类型和动机尚不清楚。

面对严峻的挑战,丹麦政府已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国家安全。此外,政府将很快提出一项新的法案,赋予“基础设施所有者”更大的权力,并在法律上为执法部门击落威胁性无人机提供更多支持。

然而,最近频发的无人机入侵事件,不仅一度瘫痪了北欧最重要的航空枢纽,影响了数万名旅客,还造成了数百万欧元的经济损失,更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安全恐慌。一系列事件也引发了令人不安的质疑,即欧盟缺乏应对无人机战争的准备,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则将无人机战争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无人机侵扰事件正在蔓延

9月以来,俄罗斯无人机接连侵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波兰、罗马尼亚和爱沙尼亚的领空,多国已经警告,类似的行动正在测试北约的应变机制与决心。

9月19日,三架俄罗斯米格-31(MiG-31)战斗机入侵爱沙尼亚领空,并滞留十二分钟,后由部署在该国执行空中警戒任务的意大利F-35战机出动,将俄机驱离。此前,有大约20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迫使波兰和盟军战机紧急升空应对威胁。

9月22日晚,丹麦哥本哈根机场(CPH)与挪威奥斯陆机场(OSL)因多架大型无人机闯入空域被迫关闭。哥本哈根停飞4小时,奥斯陆停飞3小时,数万旅客受阻。当晚,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Malmo)也接获不明无人机出现的通报。

这些事件暴露了现有安全防护体系面对新兴威胁的脆弱性。传统的机场安全措施主要针对地面和内部威胁,对于来自低空的无人机攻击准备明显不足。

9月24日深夜,丹麦北部及南部的阿尔堡(Aalborg airport),埃斯比约(Esbjerg),松得堡(Sonderborg)和比隆(Billund)至少4座机场和一处重要的空军基地,再次同步遭到不明无人机侵扰,导致部分机场的营运停摆。

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将此事件定性为“迄今对丹麦关键基础设施最严重的攻击”,并表示不能排除俄罗斯参与其中。

哥本哈根警方在初步调查后表示:“无论是无人机的数量、尺寸、飞行模式,还是它们在机场上空盘旋的时间,综合所有因素……都显示这是一个具备相当能力的行为者所为。”

这次行动展现的技术能力包括多架无人机的协调作业、夜间精确导航、长时间空中滞留,以及完美的撤离计划。这种综合能力通常只有国家级行为者或其代理组织才能具备。

丹麦国家情报局行动主管弗莱明.德雷耶(Flemming Drejer)提供了关键洞察,他认为这种策略完全符合现代混合战的典型特征: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造成最大的心理震慑和社会混乱。

面对公众对于为何不直接击落入侵无人机的疑问,德雷耶解释,出于关键的安全考量,他们选择不采取击落行动。在一个布满飞机、燃油和大量人员的活跃机场上空进行武力拦截,掉落的碎片可能会造成无法预估的二次伤害。

欧洲的国防部长们已同意在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边境地区建立“无人机墙”,以更好地探测、追踪和拦截侵犯欧洲领空的无人机。北约在9月27日表示,将在波罗的海地区升级任务,部署防空巡防舰与其它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