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情低落怎么办
现代社会处处压⼒⼤,环环相扣,即使天真烂漫的孩⼦也难幸免。孩⼦⼼情不好,情绪低落,并不会像⼤⼈⼀样掩饰,⽽是⼀下⼦表现出来。⽗⺟看在眼⾥,急在⼼⾥,恨不得⻢上让孩⼦快乐起来,恢复正常。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往往讲⼤道理,起不到好的效果,花⼤钱买个礼物?吃顿⼤餐?这种物质上的刺激恐怕也不是每招必灵。

(123RF)
俗话说,“⼼病还需⼼药医”。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当然好,可是孩⼦的⼼事谁能⽴即猜到?除⾮他⾃⼰愿意全盘托出。
⼀筹莫展之时,家⻓不妨先稳下来,缓⼀缓,别太逼着孩⼦⾼兴,因为强扭的⽠不甜。
如果世上真有解开孩⼦⼼锁的灵丹妙药,相信每⼀位⽗⺟都求之不得。孩⼦因为单纯,⼼理有强⼤的⾃净能⼒,这岂不就是⾃备的妙⽅?家⻓需要做的是,给他们⼏个“药引⼦”。
要懂得给孩⼦⼀个解压的空间和时间,让孩⼦⾃⼰纾解压⼒。有⼏个好“药⽅”,不⽤⼤张旗⿎地花钱费⼒,⽽不过是给孩⼦提供⼏个⼩选项,启动他⾃⼰的恢复⼒,从中轻巧地将压⼒包袱甩下,起到“四两拨千⽄”的作⽤。
1、出门溜个弯
看孩⼦⼼情不好,第⼀个有价值的尝试,是不妨带他出⻔⾛⾛。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是最好的药。”的确有许多⼼理学家推奖“散步疗法”,他们发现⼈在边⾛边聊时,更容易敞开⼼扉。
家⻓要帮助孩⼦多接触⼤⾃然。阳光、树⽊、落⽇、晚霞,路途中所⻅的⼀草⼀⽊、⼀花⼀⻦,邻居熟⼈,摆摊的⼩贩,都可以发掘闪光点,和孩⼦有所交流。即便⼀⾔
不发,
⼤⾃然的⽓息也会给孩⼦抚慰,孩⼦本质上是单纯的,更容易和⾃然环境沟通。
2、放空⾃⼰发呆⼜何妨?
现代⽣活节奏快,紧张压⼒,也影响着孩⼦,他们是社会链条上最弱的⼀环,他们的内⼼当然也是不堪负荷。⼀杯⽔如何才能从浑浊的状态变为清澈?就是静下来,别去碰它。
所以,有时,孩⼦⼀个⼈发呆,拉他出⻔,他却哪也不想去,那就⼲脆先别打扰他。当⼤脑彻底放空时,他的⼼也就静下来了。
⼼⼀静,⼤脑就清凉⼏分,他的问题可能会冒出些头绪。
3、整理书桌打扫房间
⼈眼⾥看到繁杂的东西,头脑会不知不觉陷⼊纷乱的压⼒。孩⼦不开⼼,盯著书桌发呆,或者闷在⼩房间⾥,他的周遭往往也疏于清理。
这时,他眼⾥、脑⾥也是满满的、杂乱的。⽆数先⼈的经验证明,去繁留简可以整理思绪。
所以,可以提醒孩⼦整理⼀下周围环境,保持清爽⼲净,⼼理上⾃然会抚平⼀些焦躁不安。
4、睡⼀⼤觉
⽹上流⾏说:“睡前放下⼀切,醒来便是新⽣。”是有⼏分道理的。⼈精神上的纠结、消极、颓废,往往伴随着⾝⼼的疲惫。
睡眠是个好帮⼿,帮⼈恢复精⽓神。孩⼦的元⽓本来是充盈的,给他休息的时间,睡到⾃然醒,相信睡⾜了,会有很⼤缓解余地。
5、读⼀本书
英国神经学家戴维•刘易斯曾说,“书上的⽂字能够激发⼈们的创造⼒,从⽽带⼈们进⼊另⼀种状态。”
⼼情郁闷时,阅读⼀本书,胜过听⾳乐或吃⻝物。阅读时⼈的思绪会集中在⽂字上,进⼊想像的世界,紧张的⾝体和⼤脑都可以得到舒缓。
孩⼦的情绪变化除了受个⼈性格、接触的⼈和事的影响之外,也受他的不成熟的认知⽔平和⼼灵的限制,也就是格局尚未打开。
当他和书⾥的⼈物⼀起去体验⼈⽣喜怒哀乐,收获和现实⽣活中不⼀样的经验,他的情感世界会慢慢丰富起来,抗压能⼒也会随之增强。
特别是现在各种电⼦产品氾滥成灾,孩⼦也饱受信息轰炸,⼤脑很容易疲劳,就好像听⼀⼤群⼈的声⾳,开始烦躁时,不如专⼼听⼀个⼈说点什么,⼼情得到宽慰。
读书就有这样的好处。
6、动起来、动起来
说到底,孩⼦⼼情不好,解决的办法⽆⾮两种,⼀动⼀静。他没⼼情,⼀动都不想动时,就暂且让他静处。等他静静地恢复⼀点之后,就带动他活动⾝体,做什么都可以,只要别⼀个⼈闷着。
⼈的焦虑不安从哪来?很多时候,都是空想造成的,⼀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很少和快乐相联,反⽽是不愉快的成分多。⼈⻓久感受不到快乐,⼼情当然就会郁闷。
⽐如,现在吃东西可以叫外卖,喝⽔有电热壶,各种家务事有电器代劳,甚⾄玩都可以在电脑上招呼伙伴⼀起打游戏。
也就是说,⽣活越来越便利,孩⼦坐着不动的时间也增加。⽆形当中他们空想的时间也在增加。那么⼀点点不顺⼼就会过份膨胀。
最好的办法就是⾏动起来,停⽌⽆谓的内耗。散步、公园跑步、打球、买东西、打扫房间……只要动起来,⼼理负担就甩掉⼀⼤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