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校假期名称去宗教化引争议 / 教育部回应:不改名称
法国社会近日围绕学校假期更名的提议展开了激烈讨论:是否应该将学校的圣诞假期(vacances de Noël)和诸圣节假期(vacances de la Toussaint)改名为年终假期(vacances de fin d'année)和秋季假期(vacances d'automne),以符合共和国的世俗原则(laïcité)。
这项提议来自法国统一工会联合会下属的全国统一小学教师工会(FSU-Snuipp)。该工会于10月1日在教育高级委员会(Conseil supérieur de l'Éducation:CSE)上提交了修正案,要求修改带有传统基督教色彩的学校假期名称,理由是“尊重法国的世俗原则”。

法国教育部表示不会修改诸圣节和圣诞节的学校假期名称。(123RF)
教育高级委员会由98名成员组成,代表教育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大学生与高中生、地方政府,以及课外和家庭协会等团体。针对这项修正案投票结果显示,98名委员会成员中有44人赞成,7人反对。
不过,该委员会的意见仅具咨询性质,并无实际效力。10月3日,时任教育部长明确回应表示,政府不会采纳这一提议,也不会考虑修改现有的假期名称。
尽管该提议不会生效,却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象征性举动,提醒人们共和国的世俗性。一名中学教师及工会成员在RMC电台上表示:“世俗原则是不能变通的,我们不能总以‘根源’为借口,而继续让某一种宗教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消解。右翼学生工会——全国大学生联合会(UNI)就在他们的网站上发起请愿,反对这项建议,短时间内就获得超过两万个签名。该组织的全国代表吉利(Baptiste Gilli)愤慨地表示:“这是对法国基督教根源和国家历史的抹杀。”
同样的观点也出现在自由教育体系家长联合会(Apel)的声明中。该联合会主席洛比尼亚(Hélène Laubignat)表示:“诸圣节和圣诞节是我们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RMC电台时事评论及公众辩论节目《敢言者》(Grandes Gueules)的嘉宾,孔西尼(Charles Consigny)律师则讽刺地评论说:“这些工会里就是有些人闲得无聊。”他进一步表示:“太可悲了,我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总有人要把法国仅存的一点文化遗产都清除掉。我们应该结束这种由一代文盲和极端世俗主义者推动的风潮。
应该在学校教孩子了解基督教、复活节和圣诞节的意义。”
时任内政部长勒塔约(Bruno Retailleau)在X社交平台上发表声明强调传统价值的重要性。他写道:“圣诞节和诸圣节不仅是假期,更是深深铭刻在法国和欧洲历史中的文化坐标。让孩子脱离这些属于共同遗产的传统,就是剥夺他们的集体记忆。”他警告,这种做法并非仅限于“技术性调整”,而是一种“文化贫瘠”,传递出孩子不再需要文化传承的观念。
法国媒体人埃尔梅勒(Fred Hermel)强调,法国的世俗化原则不等于抹除宗教,而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旨在确保宗教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有序关系,从而实现更大的包容性。他痛心疾首地表示:“法国是基督教国家,这是对我们身份的否定,政教分离并非否定宗教。”
还有一名在法国生活的穆斯林信仰者在节目中表示该提议“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他补充说,一些在法国生活的穆斯林信仰者为生活在法国感到自豪,他们也会庆祝圣诞节,且并不在乎学校假期的名称。他还感慨道:“我觉得只有在法国,人们才想要抹去自己的历史和根源。”
总而言之,支持更名(通常偏左或进步派)的观点认为:
•世俗性是原则,公立学校作为国家机构,应该避免使用有特定宗教色彩的名称,哪怕这些节日已经“文化化”。
•法国已是多元宗教及文化国家,使用更中性的假期名称可以避免被解读为偏袒基督教传统。
•改名并不等于否定假期或取消庆祝,依旧可以放假,只是用语更符合中立原则。
而反对更名(通常偏右或保守派)的观点认为:
•这是文化清洗:更改圣诞节和诸圣节在学校中的名称,等于否定法国文化历史和基督教文明根基。
•世俗性不等于抹去宗教:法国的世俗性本意是政教分离,不是要从语言、节日甚至文化记忆中消除宗教痕迹。
•多数人的传统应该被尊重:多元社会不是只保护少数群体感受,也要考虑到法国主体文化的连续性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