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3种类型的生气

发表:2025年09月30日
文/李介文

当珍爱之物被夺,我们如何反应?儿童临床心理师李介文在《你的孩子不奇怪》一书中,通过小宇的笔芯盒的故事,提出这个问题。

小宇因笔芯盒被抢而打人,常见的家长反应是严厉地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

(123RF)
(123RF)

但李介文引导我们思考,若被夺之物是我们的手机,感受又会如何?他指出,成人与孩子对物品的情感价值可能相似,我们在理解孩子的情绪时,可能忽略了这一点。

这种理解上的缺口,可能是沟通障碍的原因。Purcell和Murphy将生气分为三类,每种背后都有其原因。从小宇的故事,我们应学习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及回应孩子的情绪。

隐藏的生气

在探讨孩子的情绪反应时,我们常见到孩子即使生气也不承认,因为他们担心显露情绪会惹怒大人。

从小接受生气是负面情绪的教育,孩子们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生气,以讨好他人。

他们的生气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如酸言酸语或被动攻击。例如,当被要求做事时,孩子可能不悦或自嘲地反问:“我可以说不吗?”

此外,孩子可能因为自己的不足或对自己生气而感到愤怒。因此,自尊心在孩子处理生气时扮演着关键角色。

拥有健康自尊心的孩子能够诚实且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或他人的侵犯,而自尊心较低的孩子则可能选择隐藏或夸张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爆发式的生气

解决生气这种情绪,实际上是一种生理需求。孩子需要学习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表达生气。当孩子不能控制生气的情绪时,就象火山爆发,事后又会因不当的行为感到自责。

这种情绪的循环,特别在敏感和防备心强的孩子身上更为明显,他们可能选择“先下手为强”的方式来表达生气。

这种爆炸式的生气通常会带来短暂的效果,如让人不敢惹他们,或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孩子不断重复这种不适当的生气模式。

长期生气

一些孩子长期处于中低强度的生气情绪中,对周遭事物常感觉不满或抱怨。这种情绪如未及时处理,便会在体内积累,形成一种慢性的情感中毒。生气的原因可能很多,而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问题时,情况可能已经相当严重了。

有些孩子对自己不满,将负面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例如,我遇到过许多不想学习的孩子,他们对学习感到厌烦且对父母的期望感到不满。孩子可能因为落后太多、害怕失败,或父母设定的标准过高而感到挫折,最终选择抗拒学习或以生气来表达不满。

观察孩子的情绪

孩子们知道生气不是好事,但他们仍然会生气,因为这是他们表达无法言喻的情感的方式。当孩子生气时,我们应该冷静地观察和聆听,这是改善亲子间情绪互动的关键。

我们经常对孩子抱有期望,例如,希望他们能控制情绪或积极面对困难,但却很少人真正试图理解孩子为何生气。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提问来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感,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情绪。

当我们理解并回应孩子生气的原因时,可以帮助缓解他们的怒气,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

(本文节录:《你的孩子不奇怪:改变,从理解孩子的奇怪开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