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智商的一生三关

发表:2025年11月13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定要重视每一阶段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通常来说,孩子的发展可划分为婴幼儿期(0-3岁)、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2岁)等。

哈佛大学的行为学家理查德教授(Professor Richard)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子女成长的过程当中,是存在三次机会能够使其变得更聪明的。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发育是有关键期的,这个关键期十分短暂,如果由于不了解而错过了会非常遗憾。

 

(123RF)
(123RF)

0-3岁

婴儿时期的孩子在语言、视觉、听觉等相关的能力在其一岁左右时就已经定型了,所以在孩子处于三岁之前的这段时间当中,对于父母而言就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

孩子一岁时,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孩子在陪伴中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让孩子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他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编故事等。

作为孩子的家长,不要以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懂事”就放弃对其智力的提升,此时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智力上的引导与刺激的。

4-6岁

踏入四岁,孩子已上了幼儿园一段时间。他看似精力旺盛,老是四处跑,其实他正从中学习和汲取经验。有时他爱指使别人,甚至在行为举止上带点攻击性或不听管教。

这时你要给他一点时间,到了五岁左右,孩子就会表现得比较合作和有自信。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们会突然变得非常爱说话。

请不要去嘲笑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你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会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

6岁的孩子会经常发问,也开始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来找出事情是怎样发生和运作的。可是他的推理能力仍然有限,同时多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判断事情。

此时,孩子已经应该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遵守社群守则,例如:用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会分享玩具、请求批准、归还所借物件等;开始明白和询问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也可能会尝试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会参与遵守规则的小组游戏,很多时都能与玩伴互相配合,和朋友玩假装游戏,如扮演父母、警察、超人等。

7-12岁

等到孩子6岁之后,往往也就是进入小学、开始接受教育的年龄段了。在此时,其实孩子的智力水平往往已经差不多定型了,再想通过来自外界、人为的方式去提升其智力水平也已经不再现实了。

所以此时作为家长而言,重点就不再是一味地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了,而是可以相对“专门地”去帮助孩子进行提升。

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思考很多问题了。思维和语言全面发展,判断能力增强,可以运用简单的逻辑得出一定的结论,做简单的演绎推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出现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性格温和、做事沉稳;有的孩子则相对活泼一些,做事情往往也更加冲动一些。

所以此时“因材施教”是比较重要的,作为家长,不妨有针对性地去从孩子的逻辑思维、空间想像力或者是感性思考这些方面去进行提升。

对7-9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即使家长在孩子耳边一直催促一件事,孩子仍然会当做耳旁风,写作业磨磨唧唧,就是家长着急发火了,孩子却依然无动无衷。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喜欢强调自我,想要脱离父母的管控,实现独立,这就是他们实现自我独立的第一步。

如果说孩子最不好教育的年龄是哪个年龄段,恐怕很多家长会说是青春期。我们平时理解的青春期都是孩子15岁左右,其实,孩子过了十岁,就已经进入青春期早期了。

“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真难管!”这是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家长的共同心声。很多家长突然感觉自己家孩子特别难管,但是却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是孩子进入典型的青春期早期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还不够成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大环境的影响,如果家长不进行适当的引导,孩子可能会随波逐流,这个时候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别人都可以这样做,凭什么我不可以?”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给孩子留够足够的空间,不要对孩子管控太严格。家长要记住一点,孩子之所以出现明显的叛逆,是因为他长大了,想独立,想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认可。这时,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采取共情的心理,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叛逆心理根源,然后积极正向地引导孩子。

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水平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千万不要忽略对其智力上的针对性提升以及对于其三观的塑造,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绝不仅仅是一个层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有阶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