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衰退 降薪潮延至高校

发表:2025年11月05日
本报综合报导

近几个月来,中国大陆多所高校爆出“降薪潮”:教师课时费大幅缩水,津贴被取消,研究生补助拖延,甚至不发。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在衰退,作为政府支持的教育事业单位,成为最早受波及的群体。

以位于山东省的青岛大学为例,有教师反映,其课时费从疫情前每节课30-50元,下降至仅10元,有的甚至有一年半的劳务费仍未发放。该校学生也表示,研究生的国家补助每月约600元,从入学至今仍未发放。今年7月,该校的一名宿管大爷由于学校未安装空调而中暑死亡,就曾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他曾告诉学生,学校已有8个月没给他发工资了。

中国一大学的图书馆(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一大学的图书馆(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而这不仅仅是个案。河北、四川、广西、河南等地高校,也有公开帖文指出:新任教师入职数月,工资延迟发放;安家费、科研经费大幅缩减;考核压力加重,不达标即降薪。

江西财政大学一名教师告诉海外媒体记者,以前每个月工资是8000元,现在到手时每个月6900元。

一名副教授透露,现在考核要求越来越高,达不到就降薪,跟有无编制没关系,接下来学校又要改革。工资在以前和课时不挂钩的,现在挂钩,且过分到上够一定课时才开始有课时费,上不够就没有。

他还说,学校没有那么多学生,所以一周上10节课都很难,选修课人少了也不让老师开课。他已经脱离了科研团队,教学也没有那么多课,每月的5000元工资也就维持基本生活。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更大范围的财政与经济问题。

这位教育人士指出,“只不过作为大学事业单位人员,他感受还是慢一些,现在就明显感觉出来了。财政不行了,事业单位先受到影响,你没权没势嘛!(政府)先保公务员。企业从疫情那几年已经就不行了,真的是会越来越难。”

广西玉林某高校网友表示,“我们学校也不行了,申硕把钱全给造完了,降薪每个月就领着点吃饭钱,真是郁闷。”

河南网友留言表示,“我们这一直穷,终于穷到了老师工资发不出的地步。”“省属高校中级(职称),已经三连降,现在每月到账可支配工资6,900元。”

专家指出,受中美贸易战、疫情影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部分行业政治打压的多重因素交织,中国地方政府与事业单位财政压力加剧。高校作为地方政府支持的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成为最早受波及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