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启动大基建计划 / 12年投入5000亿 经济回温信号强烈
2025年德国联邦政府将启动一项史无前例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总金额高达5000亿欧元,资金将分12年投入,用于升级全国的铁路、公路、桥梁、学校、医院、能源与网络基础设施。联邦财政部长克林贝尔(Lars Klingbeil)表示,这项“基础设施特别基金”旨在彻底扭转德国多年来积压的公共投资赤字,推动经济走出停滞状态。
投资规模创战后新高
根据《南德意志报》报导,联邦政府将在2025年动用1100亿欧元用于各类公共投资,较2024年增长近五成。其中350亿欧元将集中投入气候保护、数字基础设施、教育、医疗、铁路与能源网络建设,目标是让民众“确实感受到国家在改善”。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贝尔表示,该计划旨在彻底扭转德国的公共投资赤字。(ODD ANDERSEN/AFP via Getty Images)
这项特别预算绕开了《基本法》中严格的债务刹车条款,获得跨党派支持,但也引来绿党等政党的批评。他们指责政府挪用专项基金填补常规预算漏洞,例如用于电价补贴,而非如承诺般用于“新增投资”。财政部回应称,该计划符合预算纪律,所有关键领域都将如约获得支持,特别是地方市政与气候基金(KTF)将继续发挥支撑作用。
铁路业强势争取1300亿欧元份额
在资金分配方面,德国铁路行业成为最积极的游说方之一。据《明镜周刊》报导,德国六大铁路协会呼吁政府应将至少四分之一的特别预算(约1300亿欧元)专门划拨给铁路建设,并主张这些资金必须为“不可偿还的补助”,而不是增资形式,以免加重铁路企业通行成本。
他们还要求设立独立的“铁路基础设施基金”,避免年末资金清零,同时保障资金不被挪作它用。目前交通部已表态,桥梁翻修、电气化铁路、近郊交通和货运网络将是优先资助对象。
地方政府获分配600亿贷款
在整体资金结构中,联邦政府拟定1000亿欧元贷款方案,其中600亿将直接下放至各市政单位。根据《德国通讯社》掌握的草案内容,各联邦州可自由决定资金如何分配,但必须优先照顾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
例如,北威州(NRW)将获211亿,巴伐利亚州(Bayern)158亿,巴符州(Baden-Württemberg)133亿。这些资金将用于道路、桥梁、托儿所、医院、能源与交通网络等领域,加速德国城镇基础条件的现代化。
经济预期由负转正
上述这一系列投资计划,正逐步改变外界对德国经济的负面预期。Ifo、DIW、IWH等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已调升德国2025年GDP增长预期,从先前的萎缩或零增长,上修至+0.3%至0.4%。更乐观的预测者甚至指出,2026年若配合利率调降与全球贸易回稳,德国有望重回2%以上的增长轨道。
与此同时,德国重要的经济前瞻性指标——ZEW经济信心指数,从今年5月起触底反弹,从负14点暴升至25.2点,在6月持续上涨至47.5点,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反映德国产业界对未来半年经济走势普遍看好。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信心反弹主要来自两个因素:一是政府大规模基建注资信号强烈;二是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在下半年继续降息,为资本开支与企业融资打开空间。
ZEW是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ntrum für Europäische Wirtschaftsforschung)的缩写,每月对约300名金融分析师、银行经济学家和投资机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正指数代表乐观预期,负指数代表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