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艺圈的“至暗时刻” / 演员没戏拍 电影市场大倒退
2024年,中国演员陈星被骗到缅甸差点丧命,震惊全球。谁能想到,一个专业演员,会为了“有活干”而铤而走险,误入陷阱,差点命丧异乡?而背后的真相令人唏嘘:他不是贪财,而是“太久没戏拍了”。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演艺圈正在经历的“至暗时刻”。
演员,这个曾经光鲜亮丽的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衰退,中国的演员们也面临着失业和无戏可拍的窘境。

2020年横店影视城剧组在拍摄电影。
一群“没戏拍”的人聚在北京待业过活
一位上戏12级毕业的北漂演员的自白:在北京8年了,久未开工,连亲友都开始怀疑她是不是早就退出演艺圈了。不是不想演戏,而是没得演。
横店现在的开拍率,不到10%。曾经的影视重镇,一天拍八十部戏都嫌不够,如今只剩下八个剧组开机。你可以想像吗?数以万计的演员挤在横店,争抢那区区几百个角色,而其中大多数人,只能继续在家“坐冷板凳”。
据中国女演员黄鹿凌披露:现在在北京待着的演员,基本上都没有活干,可面试的剧组也特别少。而她自己已经一年都没有去见剧组了。前两天听一个刚从横店回来的女演员说,横店现在开拍的组只有八个组,什么概念呢?就算每个组主要演员有五十个,八个组一共有四百个演员在工作,其他所有的演员全部在家待业。以前的横店恨不得一天有八十个组同时在拍,所有的场景都是靠抢的,而且很多演员都轧戏,一会在这拍,一会到那个组拍。
这都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现在有很多传媒娱乐公司,倒闭的倒闭,解散的解散,很多演员想找一个新公司签约,新老板则直白表示:你现在身上有合约,我不敢签,万一之后你老板回来再找你,合约扯不清楚到后面都是麻烦事。
一名男演员说:最近聊的话题最多的就是,你为什么不拍戏啊,说在农村呆着呢,还不出去啊?哈哈哈。不瞒您说,说点实话,这也是每个演员的痛点,我去年接了六部戏,横店就占了3部,贵州有两部,山东有一部。有些剧本都看完了,但过完年以后呢,到现在就没消息了。
其实,现在就连很多一线明星也是很长时间接不到戏。明星的失业率高的有点吓人了,大明星刘恺威现在无戏可拍了,还有孙红雷基本上也没有人找他拍戏了,明道也休息很久了,还有黄晓明两三年才拍一个电影,李晨好不容易拍了个戏,竟然还是配角,这几个都是年轻的明星。我感觉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这些一线明星片酬太高了,他们不愿意自降身价;另外一点就是现在短视频太火了,看影视剧的人不多了。
IP书统计了市面上演员进组现状,整列了演员待业期排行榜。其中,演员胡一天,有598天空窗期,荣登榜首;刘亦菲、林更新以519天并列第二;邓唯423天排名第四;王一博、王俊凯分别是320天、317天;而当红演员肖战、林依、张若昀的空窗期分别是181天、196天、298天;杨幂、龚俊、罗云熙等人没进剧组的天数分别是129天、137天、122天。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一二线的八五后演员,超过三个月无戏可拍的多达37位。
一名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八年的女演员说出自己无戏可拍的困境: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坚持的,不管多小的角色,我都愿意去坚持,虽然没演出什么火花来。但时间长了,确实不愿意说自己是演员了,尤其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亲戚朋友都知道你是学表演的,都会说,哎呀,演什么啦?你说我演的是办公室里的小张,还是早餐店里的小A啊,就真的说不出口。
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拿到过女二号的剧本,那个时候还和很有名气的男女演员合作,男演员是孙涛老师,大家都说他是不老男神。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哎呀,以后好演戏了,肯定能当上演员了,但是我也体会到什么叫一毕业就失业,就是没戏拍,没有什么有名有姓的角色了。直接就落差很大。虽然说没有什么重要的角色了,但是我还是愿意去拍,我一想想我要是能去吃剧组的盒饭,我还是很开心。我觉得我应该一直时刻保持着一个很好的状态,哪怕明天演一个女N号,我都能随时能接得住,都不允许自己体重过百,就怕有一天有一个机会给到我,我没做好准备,所以我时刻保持待命的状态。
这名科班出身的女演员十分敬业,也愿意演不起眼的小角色,但还是接不到戏,为了生活,也做过直播带货。这也反映出演员们面临的真实困境,如果接不到戏,就没钱维持生活。
一名女演员说:你们知道演员现在有多穷吗?最近有一个戏找我,三个月两万块,听起来还可以对不对?但是我要分成给经纪人,还要分一部分佣金给推荐人,再扣掉该缴的所得税,这样子换算下来大概一个月平均就三四千块钱吧?
一位已经转行的男演员说:五年前命运给了我和我老婆重重的一击,我们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多年,我也演了上百部影视作品,可始终差那一把关键的火,事业不温不火。
后来影视界大环境变差,我们连试戏的机会都少的可怜,我俩无奈只能回到老家,回到老家迎接我们的不是安慰,而是家人的冷嘲热讽与唉声叹气,指责我们没出息,但我们骨子里倔强,咬咬牙又重返北京。为了活下去,我们摆地摊,开小店,风里来雨里去,扛着大包到处奔波。
中国电影市场大倒退 电影业的荒凉时代来临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寒风吹进了光影世界。据娱乐产业观察媒体报导,中国电影市场持续探底,清明档期票房惨跌55%,五一黄金档期也毫无起色,整个四月份票房甚至沦为“历史最低谷”之一。这不仅是数字的倒退,更像是一场文化产业的骨折,发出惊人的脆响。
更令人震惊的是,2012年全国仅有3,200多家电影院,如今影院总数已超过1.1万家,几乎是三倍增长。票价也已今非昔比,然而票房却退回到13年前,甚至更差。
报导形容,这种“影院被整个时代抛弃”的现象,在过去十多年里极为罕见。对于绝大多数影院来说,开门营业反而比关门还亏钱,票房收入连水电费都不够付。报导直言,中国电影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中国电影投资大幅缩水,明星片酬大砍八成,剧本选材趋于保守,而这些变化都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与信心崩塌。演艺圈也随之进入“失业潮时代”。
北京某业内人士直言,如今数十万名演员长期处于待业状态,整体开机率不足一成。
活下去才是王道 演员开始直播卖货
一位资深演员语重心长地说:很多演员除了演戏,什么技能都不会。现在,梦想算什么?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曾经专注于演技的他们,如今纷纷转战直播间。“321,上链接!”成了新台词。这并不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时代与现实的强迫症。他们不得不承认:靠演戏,已经无法养活自己。
有一位38岁的北漂男演员周瑞,在镜头前分享:“我已经七个月没拍戏了。”他的家中,挤满了来“吃饭”的演员朋友们。明面上说是休假,其实大家心照不宣是没戏拍。”
他们曾是中戏、北电的高材生,曾是顶着光环入行的明日之星。如今聚在一间出租屋里,说着彼此没戏拍的天数。从“科班精英”到“失业演员”,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了,真是太心酸了。
这要是以前,我都跟他们说不上话,可如今和我一样,徘徊在18线北漂演员行列。是的,要知道演员圈是有鄙视链的,分为5个阶层,我曾常年徘徊在鄙视链底端。
得奖影星躺平多数另寻出路
47岁的中国大陆男星张译,在最近领奖后的媒体群访中,语出惊人地宣布将“暂时息影”,并自嘲:“演到自己都烦自己了。”
张译出道18年,从话剧演员转战荧幕,成功塑造无数硬汉、军警与平民小人物,集齐金鸡、百花、华表三大官方影帝桂冠,是近年来大陆演艺圈最具代表性的“主旋律男主角”。然而高产能背后,是身心极限的透支。据他透露,自2023年至今,接连出演近10部影视作品,没有好剧本,只有主旋律。观众审美会疲劳,他自己也疲劳了。
张译说,最近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家陪猫、一个人默默在街上闲逛。
消息曝光后,粉丝一片惋惜:“张译这是去躺平了?也该休息一下,别再当‘劳模’了。”但正如他所说,“演多了,也会烦自己”。也许,这场短暂的退场,正是张译为自己留下的一点体面和余地,对于他来说,实在没什么好戏可演了。
中国大陆很多演员不得不承认:靠演戏,已经无法养活自己。不少演员,为了生计纷纷摆地摊。
据悉,横店群众演员的时薪只有13.5元,中央戏剧学院的学霸转行卖烤串。资深演员尤钧渲感叹,2024年初开始,“导演、制片像是突然从地球蒸发”,原本熟识的业界伙伴不是转行当滑雪教练,就是变成了一个专门转卖演唱会门票的黄牛,甚至有人改卖农产品维生。
今年41岁的大陆男演员赵雷棋被网友发现摆摊擦鞋,每次收费10元钱。草根出身的男星李嘉明在老家摆摊卖炒面;大陆知名演员李飞陪母亲摆摊卖鱼。
近日,中国青岛29岁男演员许鹏退圈回农村老家摆地摊赶集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被朋友戏称“拍戏十年无人识,一朝退圈天下知”。许鹏在社交平台发布退圈声明,宣布接替80多岁的爷爷赶集摆摊。他表示,虽然这种生活很累,但真的很安逸。
但为何这样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毅然决然放弃演戏,而选择摆地摊呢?据博主“娱乐小潴妹”报导,许鹏在拍摄某古装剧期间,因拒绝副导演提出的“特殊服务”要求,就被临时删减了戏份,后来仅以背影出镜。
许鹏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次试镜,制片人直接说‘陪酒就能进组’,这种事在圈里太常见了。”因为他拒绝行业潜规则后屡遭边缘化。导致连续三个月每天投递20份简历,结果只收到三次群演邀约。许鹏说,自己被娱乐圈行业的潜规则伤透了心,但不想妥协,想在29岁的年纪为自己活一次。
中国大陆娱乐圈的资源有限,但从业者数量惊人。中国男星张颂文曾透露说:内娱99.5%的演员收入极低,当时自己每月只能拿到几千块钱,和普通打工者没什么区别。加上这几年中国经济低迷,明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很多演员在成为“顶流”掌握话语权之前,都曾经历被资本左右、甚至在新剧开拍前被临时换角的处境。
香港很多演员也都失业了,改行干厨师的,送外卖的,开出租的,卖保险的,当老师的,干什么的都有。
香港演员李成昌现在是出租车司机,陈慧珊在教育机构当英语老师,艾威在加油站工作,麦长青送外卖,刘锦玲卖保险,江华卖保险,李国麟做带货主播,陈思绮做按摩业,向海岚做房地产OL,郭耀明在保险公司上班。曾参选过香港小姐的前TVB女星陈思齐,担心被裁员,选择摆摊卖鸡爪。
自媒体崛起高手在民间 演员职业被“平民化”
曾经,演员被捧得太高,一部戏几十万上百万,动不动就上热搜。普通人看着心痒,都梦想一夜爆红。但现实呢?演艺圈本质上只是一份工作,只是在过去太过商业化、神话化了。而如今,梦醒时分,泡沫破裂。破裂的淬不及防,让人心碎。
为何演员普遍出现没戏可拍的窘境呢?这和中国经济大环境有关。究其原因,在这五年期间,中国电视剧的产量下降55%。而且自从短视频出现后,即使是平民百姓、素人也能自导自演,而且有些还流量爆棚。因此那些科班出身的传统演员们辛辛苦苦读四年戏剧学院,最后还是输给了手机前的短视频表演者。
从前摄影师、主持人和演员都是门槛极高的职业,但现在只要有手机、有创意,就能拍出吸引人的作品。卡拉OK里唱得比歌星还好的大有人在,这也适用于表演。许多草根,演技比正规演员还好。平庸的科班,终被淘汰。
有人问,未来演员还有出路吗?答案恐怕不乐观。人工智能已经能模拟人脸、配音、甚至全自动生成剧情;游戏、抖音等娱乐方式,正取代电影与电视剧的地位别说小演员,连中流砥柱都岌岌可危。观众正用脚投票,前途真的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