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消费游客回流

发表:2025年09月01日
记者岳子霖报导

在经历了Covid-19疫情后的低谷,以及奥运会带来的短暂高峰,如今的巴黎旅游业正在迎来强劲反弹。游客数量不但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还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对商家来说,这是难得的商机;但对不少市民而言,这种“人挤人”的状况也带来了烦恼。

巴黎-法兰西岛工商联合会(CCI Paris-Île-de-France)与选择巴黎大区协会(Choose Paris Region)近期联合发布了新版旅游接待指南。今年的重点对象是来自美国、中国和阿联酋的被称为“高经济贡献客群”的游客。

巴黎工商联合会主席巴尔比耶(Gérald Barbier)解释说,过去的两个夏天,在大型运动赛事期间,游览巴黎的主要是家庭客群。今年夏天,高购买力的客户会回归。根据巴黎工商会的数据,美国、中国和阿联酋三个国家的游客人数将不少于110万。而这些游客花钱更是毫不手软:美国游客平均消费为375欧元/天,中国游客为445欧元/天,阿联酋游客则为450欧元/天。

指南中特别强调,不同国籍的游客有着迥异的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例如,美国游客更直接;而中国游客则倾向于更含蓄的交流,常遇到支付方式的兼容问题,同时对价格更敏感;阿联酋游客最看重服务质量,并常与迪拜的高级服务水准比较。无论如何,文化与购物,依旧是他们来巴黎的两大动机。

然而,在游客大规模回流的同时,巴黎人对“过度旅游化”的抱怨越来越多。根据巴黎市政府的数据,每年有3500万至4000万游客来到首都,而今年由于“奥运效应”,预计增长幅度达到10%。

巴黎市政府负责旅游的副市长奥克阿尔(Frédéric Hocquard)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旅游业是首都的重要支柱之一,15%的就业直接依赖于旅游业。但他也坦承,巴黎的部分街区确实出现过度旅游化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关政策进行调节。

例如在玛莱区(Marais),一些当地居民形容,走在街上像在威尼斯的窄巷,人挤得像在迪士尼乐园。甚至一些外国游客也直言,原以为会有更多的当地居民,但实际上却是满眼的外国游客,听到的语言大多都不是法语。一些当地商贩也感叹老街区氛围的改变:以前有村庄气息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的露天商业中心。街角的口碑甚好的面包店被国际化妆品品牌店取而代之。

另一个引发争议的焦点是房屋短租平台爱彼迎。虽然巴黎市政府今年已将主要住所的短租上限从120晚/年减少到90晚/年。但居民仍抱怨,夜半提着行李箱入住的游客打扰了楼里的生活秩序。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考虑其它调控措施:例如限制进入巴黎的旅游大巴数量(目前每天多达500至700辆)、减少埃菲尔铁塔的年售票量、把在巴黎圣母院实施的分时预约制推广到如圣心教堂(Sacré-Cœur)和凡尔赛宫(Versailles)等其它景点。但副市长奥克阿尔也明确表示,不能杀死下金蛋的鹅。

巴黎仍是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去年共有4870万游客到访,比前年增长2%。巴黎旅游局预计,航空抵达量预计今年8月还将增加7%。

面对经济收益和城市承载力的双重压力,巴黎市政府一方面欢迎游客的到来,另一方面希望在“能够更好地分配客流,找到缓解巴黎旅游过盛的办法”的同时保持世界旅游之都的地位。

如何在发展旅游业与保持城市宜居性之间找到平衡,正在成为巴黎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