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戈布兰(Gobelins)挂毯厂

发表:2025年08月10日
文/周晓天
戈布兰挂毯厂(AirForceMoine/Wikipedia/CC BY-SA 4.0)
戈布兰挂毯厂(AirForceMoine/Wikipedia/CC BY-SA 4.0)

您知道吗,毗邻巴黎13区华人街的戈布兰大道(Avenue des Gobelins)上,隐藏着一家成立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年历史,名扬世界的法国高级挂毯制造厂——戈布兰挂毯厂(Manufactures des Gobelins)。

挂毯厂前身:戈布兰印染工坊

戈布兰挂毯厂的故事始于15世纪。1443年,一位名为戈布兰(Jehan Gobelin)的兰斯人在巴黎5区和13区交界处的圣玛索(Faubourg Saint-Marcel)街区租赁了一间空房,在此开设了一家印染工坊。随后,戈布兰又在巴黎塞纳河的支流比耶弗尔河(Bièvre)河畔购买了大片土地,在那里建造了大型印染厂。比耶弗尔河水富含氮元素,可以生产出色彩鲜艳的染料,加上戈布兰家族是调制猩红色和羊毛染色的专家,其产品优秀的品质逐渐使其它印染厂黯然失色。戈布兰家族还买下了整条戈布兰路(除了7号的教堂以外),可谓富极一时。

到了17世纪初,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从国外购买成品,尤其是君主和宫廷非常需要的挂毯和地毯等产品,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根据首席大臣叙利公爵(Duc de Sully)的建议,决定开始在法国大力发展制造业。于是,亨利四世在巴黎圣玛索街区向戈布兰染坊的后代租用了车间,设立了多个挂毯工坊。

挂毯厂的黄金时期

1662年,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财政大臣柯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为王室买下了这块地产,并将各个工坊集中在一起,任命首席御用画家勒布伦(Charles Le Brun)担任第一任厂长。挂毯厂以名家的作品为底稿,编制出一系列精美的挂毯,其中包括勒布伦的《四季》(Les Saisons)、罗马诺(Giulio Romano)的《君士坦丁的历史》(L'Histoire de Constantin)、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的《使徒行传》(Les Actes des Apôtres),和普桑(Poussin)的《摩西的历史》(L'Histoire de Moïse)。

1665年,戈布兰挂毯厂开始制作一套14件的挂毯,名为《国王的生平》(Histoire du Roy)。这套挂毯展示1654年至1668年期间,太阳王路易十四登基后的辉煌事迹。其中除了《国王加冕》(Le Sacre du Roy)、《国王婚礼》(Le Mariage du Roy)、《法国国王会见西班牙国王》(L'Entrevue des rois de France et d'Espagne)等主题外,工厂还用挂毯形式记录了路易十四于1667年参观戈布兰挂毯厂的一幕。

除了担任挂毯厂厂长,勒布伦也同时担任王室家具制造厂厂长,因此他还在戈布兰工厂内安排了金匠、铸造师、雕刻师和细木匠等能工巧匠。在他的管理下,工厂生产的王室家具和外交礼品因华丽的外观而获得国际盛誉。在戈布兰挂毯厂堪称黄金时代的三十年间,总共生产了七百七十五件作品,其中五百四十五件用金线点缀,无比的雍容华贵。

然而,多场对外战争使法国国库日益枯竭。由于资金匮乏,挂毯厂的所有工人在1694年均被解雇,工厂被迫关闭了五年。

在勒布伦之后,挂毯厂更换过多位厂长。到了18世纪,从1717年到1794年,挂毯厂编制了《堂吉诃德的故事》(L'Histoire de Don Quichotte)挂毯,并继续制作宗教、历史、神话主题的挂毯。与此同时,肖像类挂毯也获得一定成功,比如在1763年,根据范洛(Louis-Michel Van Loo)的画作制成的路易十五肖像挂毯。除此以外,挂毯厂还发明了将历史性主题镶嵌在繁花似锦的框架中的编织方法。

挂毯厂的衰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戈布兰挂毯厂虽然继续运营,但却受到巨大影响。工人的工资不再按件结算薪水,而是按天甚至按年结算。许多精美的挂毯被视为封建产物而被焚毁。1794年,法国当时的行政机构公共安全委员会(Comitéde salut public)任命的艺术家组织了一场挂毯底稿甄选活动,以排除与共和道路不相容的作品,结果在321幅底稿中,只有20幅被评委会接受。

到了1795年,挂毯厂已濒临破产。当时的政府国库空虚,政府决定于1796年将旧挂毯以574,000法郎的价格卖给债权人以支付工人的工资。督政府随后做出了一项对挂毯厂来说更加悲剧性的决定:烧掉嵌入金银的挂毯,从中取出金银来换钱。这个决定摧毁了16套,总共114件法兰西王国时期最精美的挂毯。

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挂毯厂

到了19世纪初,长达十年的法国大革命终于结束,挂毯厂开始制作颂扬拿破仑皇帝统治的作品。1805年教皇来法国访问时,拿破仑向教皇赠送了一幅名为《新约》(Nouveau Testament)的挂毯。

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人们对肖像画的兴趣依然如故。因此挂毯厂为卢浮宫的阿波龙画廊(Galerie d'Apollon)制作了28幅挂毯作品。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画家通常按照约稿来绘制底稿,例如马泽罗尔(Alexis-Joseph Mazerolle)为巴黎歌剧院装饰挂毯提供了底稿,加兰德(Pierre-Victor Galland)则为爱丽舍宫内昔日欧也妮皇后使用的书房提供了底稿,埃尔曼(François-Émile Ehrmann)为国家图书馆提供挂毯底稿……

从1937年以后,戈布兰挂毯厂归法国国立家具中心(Mobilier national)管理,除了像四个世纪前一样,依照艺术家的画作来编织作品外,挂毯厂还会按照摄影作品来制作挂毯。而艺术家则会和挂毯工一起修改作品,共同合作编织创作。

传承17世纪的传统手工艺

如今的戈布兰挂毯厂共雇佣了30名工作人员,拥有15台织毯机,每年都有6至7幅作品问世。

挂毯厂现在仍传承着17世纪以来的传统手工艺,一件挂毯通常需要3至10年的时间。挂毯的底部嵌有有带织毯锥造型装的字母G,这是新作品仍沿用了古老工艺的标志。高品质的挂毯每平方厘米需要七公斤的羊毛,豪华挂毯专为法国总统府、总理府、文化部、大使馆等重要场合而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