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史前巨石阵入选世界遗产

发表:2025年07月29日
记者周晓天报导

今年7月12日,法国布列塔尼大区(Bretagne)莫尔比昂省(Morbi-han)卡尔纳克市(Carnac)及莫尔比昂省海边的巨石阵(Méga-lithe)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布列塔尼大区首个获此殊荣的遗址。

巨石文化

巨石文化存在于世界许多地区,是指全部或部分用巨石构成的建筑。这些石块非常沉重,远非单人所能承载的重量。这些巨石通常是孤立或成排的立石,也有用来建造墓碑。

卡尔纳克市的史前巨石阵(摄影:周晓天/看中国)
卡尔纳克市的史前巨石阵(摄影:周晓天/看中国)

在欧洲,巨石文化始于新石器时代初期,对整个新石器时代发展的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巨石建造术在新石器时代达到顶峰,随后延续至青铜时代,但规模较小(所用岩石块体积较小),最终在铁器时代消失。

在世界其它地区,巨石阵现象出现得较晚(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但有时会一直延续到现今时代,不过仅在非洲和亚洲的某些地区有零星分布。巨石阵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立石(Menhir)和石棚(Dolmen)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

立石与石棚

立石(Menhir)是指竖立的巨石,高度从0.80米到22米不等,有单独竖立的,也有排列成行的。在少数情况下,也有排列成圆形的立石,被称为石圈(Cercle de pierres)或克罗姆莱克(Cromlech)。

石棚(Dolmen)是指由巨石堆砌而成的,呈走廊或房间形状的石构建筑。石棚有时只是简单堆叠在一起的巨石,有时则是一座构造有序的大石冢。

布列塔尼巨石阵

布列塔尼大区莫尔比昂省的滨海巨石阵由550多处立石和石棚组成,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这些巨石阵分布在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中包括每年吸引30万游客前来观赏的卡尔纳克立石阵,也就是本次布列塔尼大区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这些巨石充分证明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技术水平和技能,他们已具有开采和运输巨大石头的能力,并能建造出建构复杂且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所。

卡尔纳克市长勒皮克(Olivier Lepick)指出,当地的巨石阵象征着人类的集体记忆、祖先的创造力以及联系不同时代的永恒纽带。他表示,巨石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目录,对布列塔尼而言具有历史性意义。

关于布列塔尼巨石阵的来历和用途,曾流传过多种不同的传说。有人以神话的方式来解释它们的起源,认为这是被上帝石化的一支军队。19世纪末,一位名叫罗伯特(Hercule Robert)的学者曾认为,卡尔纳克的立石、石棚和石圈可能是一种天文学计算工具。他还推测,不同的巨石或代表高卢时代不同的城市,当时每个城市或许都有自己的圣石,就像今天不同的城镇都拥有自己的钟楼一样。

19世纪末,法国当时的第一大众日报《新闻报》曾报导,卡尔纳克的农民认为这些石柱是“被圣人高隆邦或圣人科内利变成石头的士兵”。当地教堂曾把圣科内利奉为“来自天上的兽医”,并表示只要在病牛的脖子上系一根在教堂经过祈福的绳子,牛就可以被治愈。当时还有居民相信,这支石柱军队会在元旦之夜去附近海中沐浴,黎明时又回到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