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一毛不拔

发表:2025年05月14日

【解释】:意思是连一根毫毛也不肯拔。比喻为人极端自私吝啬。

【成语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他们相互论战,希望能对治理国家有帮助。而墨子的“兼爱”学说与杨朱的“为我”学说正好形成强烈对比。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强调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应当被尊重,不能随意牺牲个体去成就所谓的“天下大义”。

据《列子●杨朱》记载,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子问杨朱道:“如果拔掉先生一根汗毛就能拯救天下,先生愿意吗?”杨朱反问:“难道天下真的能靠拔一根汗毛拯救吗?”禽子坚持问:“如果能,先生愿意吗?”杨朱不再理会他。

禽子不理解,杨朱的学生孟孙阳解释说:“如果有人给你一万钱,让他打一顿,你愿意吗?”禽子说:“愿意。”“那如果给你一个国家,砍你一条腿,你愿意吗?”禽子沉默了。

孟孙阳继续说:“毫毛虽小,但它是身体的一部分。今天让你拔一根汗毛,明天可能让你剁下一块肉,后天就要你的命。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权利,也不应该轻易让渡,否则,整体利益也会崩塌。”

这才是杨朱真正的思想,他并非主张自私,而是强调个体权利不可侵犯。他的观点是:如果人人都能守护自己的权利,不去侵犯他人,那么天下自然能达到和谐。

后来人们断章取义,原文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逐渐演变成“一毛不拔”这句成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