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人是格局 恕己是智慧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学生子贡请教孔子: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标准?孔子沉思许久后答道:那大概是“恕”吧!
人生于世,没有谁不会犯错。
若事事计较,时时反刍,必定折损自身;唯有懂得一个“恕”字,少一些怨恨与指责,才能于世事浮沉中,遇见更多的温暖与美好。
恕人是格局
在汉字中,“怒”和“恕”是很有深意的两个字。
“怒”字,上为奴,下为心。
说的是遇事只会愤怒的人,必定会沦为心的奴隶,而“恕”,也就是如自己的心,指的是被人中伤仍懂得宽恕的人,则可以顺从己心,用推己及人的善意,扩大自己的心胸格局。
历史上有一个“散金断交”的典故。西汉大臣主父偃未发迹前,在乡里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挤,被迫外出闯荡。后来,他终于凭着自己的学识受到了皇帝的青睐,还做了齐国的国相,功成名就之后,他回过一次家乡。
那时,他家乡的亲朋好友知道主父偃要回来,都非常开心,不远千里去迎接他,过去跟主父偃有过节的,也都纷纷找到主父偃致歉,希望能得到他的原谅,但主父偃谁的账也不买,满脑子只想着报复。
他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而后把五百两黄金撒在地上,让他们像狗一样去捡,也正是他的这次举动,失了所有人的心,更为他自己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后来主父偃因受贿被人指控,没有一个人肯出来替他说话,最终汉武帝下令杀了主父偃,连他的家人也都跟着上了断头台。
古人说:“能容小人,方成君子。”不肯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中伤,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不怨恨,多宽恕,才能化敌为友,在无形中修炼出你的大气度。
早年,张珣和王安两家是世交,相邻以开茶铺为生,张珣家的茶铺由于经营有道,生意十分火爆,而王安家则相对冷清。
见此情景,王安的心理不平衡,便动了歪心思,他花钱买通官府,诬告张珣家的茶铺造假。
张珣家的茶铺因此被封,而张珣本人,也被发配边疆,流放三年。
三年之后,张珣被释放回家,这才得知当年的事情,原来都是王安栽赃。但张珣并没有去找王安算账,反倒是王安自己,因为做贼心虚,整日担惊受怕,很快便郁郁而终。
王安死后,张珣担心王安的妻儿无人照顾,便将他们都接回自己家中。
不久后,张珣的茶铺重新开张,因为他以德报怨的行为的传播,他店里的生意反而比之前更加红火。
恕己是智慧
人生于世,恕人不易,恕己更难。很多时候,人可以包容别人的过失,却很难放下对自己的责难,做了错事,便伤害自己;犯了大过,就不断反刍。活在对自我的攻击之中,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耽误自己的人生。
汉文帝时期,贾谊因被人排挤,被贬长沙,为梁王太傅,一身才华不得重用,他心中自然是悲愤不已,所以他整日郁郁寡欢,对梁怀王也就疏于教导,后来梁怀王不幸坠马而亡,他一度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
虽然汉武帝并未降下责罚,可他还是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周,久久不能释怀,最终他因抑郁伤身,不治身亡,年仅三十三岁。
《左传》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错误已经造成,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执着痛苦,而是应该学会坦然放下。
唐朝时期,诗人孟浩然曾上京求官,受到了王维的赏识,王维便将他引荐给了唐玄宗,唐玄宗即兴要求孟浩然作诗一首。
结果孟浩然一张口就念出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皇帝的脸色当即暗了下来,不悦地说:“我没有弃过你,为什么要污蔑我,你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一次绝佳的入仕机会,就被孟浩然的一时失误毁了,这种事情要换成别人,估计要捶胸顿足好久。但孟浩然既不自责,也不内耗。此后他索性就隐居田园,坦然过上了平静的小日子,还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成为了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
做人最大的智慧,是不用过往的伤痛折磨自己。
就像有一句话所说的:“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面对错误,敢放下,敢翻篇,我们才能告别过去,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