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报亭将提供邮政服务

发表:2025年05月03日
记者岳子霖报导

法国街头的报亭是文化的缩影,也是各地风貌中最具诗意的存在之一。现在,这些报亭又将多添一份“邮政职责”。在不久的将来,您将可以在这里寄信、买邮票,甚至投递包裹!近日,法国邮政(La Poste)与德高集团(JCDecaux)正式签署了一项协议,宣布将在全国770座报亭中逐步引入基础邮政服务。

这项合作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客户消费方式和习惯的变化。双方希望通过扩展邮政服务,让其更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对报亭经营者而言,这也意味着更多元的经营模式,更多的收入来源,以及在数字化时代保留一份存在感。

巴黎街头的报亭(RICCARDO MILANI/Hans Lucas/AFP via Getty Images)
巴黎街头的报亭(RICCARDO MILANI/Hans Lucas/AFP via Getty Images)

在2024年,巴黎已有八个书报亭试点提供这项新功能。现在这项计划将推广至德高集团旗下的整个Mediakiosk网络,覆盖法国180座城市,使书报亭成为城市公共服务的新支点。

巴黎报亭的前世今生

说到巴黎的街头报亭,一定还有人怀念几年前那些带有装饰框缘的圆顶尖塔优雅小屋。这种风格独特的报刊亭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位熟悉的名字——奥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

1857年8月15日,第一批报亭在奥斯曼男爵的城市规划下正式登场。报亭的设计师是法国著名的建筑师达维奥德(Gabriel Davioud),他是巴黎圣米歇尔喷泉和夏特莱剧院的设计者。最初,巴黎的报亭是给军人或公务员遗孀提供的谋生方式。那时,报亭配有照明系统,夜晚也能为街道带来光亮。

两年后,这一代报亭被更高、更气派的新型报亭替代。新的亭子采用橡木为原材料,饰有锌制鱼鳞状屋顶和小巧的尖塔装饰,逐渐成为巴黎街景中最典型的风景线。到了19世纪末,它们的数量增长到约340座。

进入现代,报亭面临生存挑战。2004年,全巴黎的报亭数量一度锐减至266座,许多经营者因生意冷清选择退出。为了扶持这一行业,巴黎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租金、允许亭主售卖饮料、纪念品乃至小吃。这些措施确实起了作用,如今巴黎市内的书报亭数量稳定在360座左右。

2018年,一个颇具争议的转折点到来:巴黎市政府启动了全市范围的“新式报亭”更换计划。由设计师克拉赛(Matali Crasset)操刀的新型书报亭摒弃了传统圆顶和装饰花纹,转而采用玻璃、金属与铝制结构来强调简约与功能性。当时有超过5.8万巴黎市民联署要求保留书报亭的最初版设计。

现在,书报亭的身份正在悄然重塑。从出售报纸到纪念品,从本地信息中心到邮政小驿站,它们正在成为“城市的神经末梢”,成为连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与文化的地方。报亭的转型趋势并不只局限于邮政合作。在巴黎,部分报亭已经开始承担起“观光信息站”的职责。随着市中心最后一个官方旅游信息中心于2024年底关闭,市政府将报亭纳入游客服务网络,让游客不必再寻找遥远的办公室,而是在每一个转角处便能获得一张地图或一条餐馆建议。

报亭也许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报纸的堡垒”,但它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它只是换了方式,在我们不经意的瞬间,继续见证着城市的脉动。未来的书报亭,会是什么模样?也许它会更像一个微型的城市服务站,既能购买报刊杂志,又能寄包裹、买票、充电、问路。对巴黎人来说,这不仅仅是服务的便捷,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对城市精神的再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