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是中国历史上顶尖的艺术家皇帝,亦是断送北宋江山的亡国之君,历来评价两极。宋徽宗以皇帝之尊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却也是“玩物丧志”导致“靖康之难”的无能皇帝。他的功过是非如何评说?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艺术天分与生俱来。据说神宗曾至秘书省巡查,见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当晚就梦见李后主前来拜见。“千古词帝”李煜精通诗词书画,又通晓音律,极富才情。极巧的是,李煜也是南唐的最后一任皇帝,在南唐灭亡以后被北宋所俘虏。相传因为在《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名句中流露出思念故国之情,为宋太宗所不能容忍而被毒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善良宽厚,是艺术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却因缺少治理国家的胸怀魄力和能力,不爱江山爱诗书,成为亡国之君,宋徽宗的经历竟和李煜如此相似。

宋徽宗所作《听琴图》
(公有领域)
宋神宗第六子宋哲宗驾崩时年仅23岁,无子嗣。由向太后和丞相章敦在朝堂上主持大局,决定皇帝人选。平日醉心书画和诗词歌赋、性喜游宴玩乐的端王赵佶,原本只排在第三顺位,却在向太后和章敦意见相左下意外雀屏中选。历史对章敦的评价甚差,但在反对端王继位这件事章敦倒是眼光奇准无比。当时,向太后接连否决简王赵似、申王赵佖,提出她属意的端王赵佶继承大统:“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章敦极力反对,甚至大胆直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元代承相脱脱在撰写《宋史●徽宗记》时,亦曾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即位初期,大臣们担心宋徽宗沉溺游乐,无力治国,由向太后垂帘听政。次年向太后驾崩,徽宗亲政,听信“六贼”之首的宰相蔡京的主张,迫害以司马光为首,反对新法的旧党官员,发生“元佑党案”,朝野一片紊乱。蔡京又创“丰亨豫大”理论,唆使宋徽宗花钱享乐以显帝国气派。徽宗穷奢极欲,下令大兴土木,兴建方圆几十里,遍布亭台楼阁、奇珍异兽的皇家山水园林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又因非常喜欢太湖石,成立由奸臣朱勔主持的苏州应奉局,专门负责搜刮江南一带的奇花异石,运往京城布置艮岳,是为“花石纲”。为了花石船队的通过所需,往往要拆民房、毁桥梁、凿城郭,百姓苦不堪言,民愤极大。最终导致方腊造反,生灵涂炭,两百万人伤亡的惨祸。
宋徽宗推崇道教,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即位之初就实行轻视佛教的政策,不但花费巨资大肆修建道观,还宠信道士林灵素,听从其“灭佛”言论。宣和元年(1119年)下“革佛诏”,以改革佛教的名义混杂佛教和道教,变相毁灭佛教。强令将释迦牟尼佛改称大觉金仙,菩萨改称大士;佛寺改为宫,院改成观;和尚、尼姑都改称道德士,不准剃发、烧戒;道德士须通习道教经典,能精通道者给予各级官员的待遇等。威逼、利诱佛、道二教相混,毁人修行。
辽金大战时,好大喜功的宋徽宗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与金签订“海上之盟”共谋攻辽。结果北宋出师不利,自曝其短。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徽宗匆忙禅位给儿子钦宗后南逃。钦宗怯懦投机,在主战、主和间摇摆不定。又撕毁合约,罢免李纲和种师道,后来重新启用李纲守东京,暂时取得胜利。金军北归后,徽宗回京。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再次南下,势如破竹。最终,徽、钦二帝和几乎所有官员、宗室、后妃、公主都被掳走,饱受屈辱。这导致了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徽宗被金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重昏侯”,惨死异乡。
北宋葬于宋徽宗之手,国之大不幸。但徽宗虽不理政事,却用心于艺事。他是艺术界的奇葩,不仅兴趣广泛,涉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对茶学、瓷器、金石学,及射箭、打猎、马术、蹴踘等都很在行。除促成当时艺术的蓬勃发展,影响后世艺坛甚巨,还影响到了受中国文化薰染的邻国日本、韩国。
宋徽宗是书法大家,独创“瘦金体”。他的楷书融合褚遂良、薛曜、薛稷、柳公权、黄庭坚等诸家风格,融会贯通,自出新意。瘦金体的特色是锋芒毕露,笔画细瘦锋利如“屈铁断金”;铁画银钩,竖画收笔带点;运笔快捷,部分联笔字游丝行空,具行书意味。
宋徽宗的画“妙体众形,兼备各法”,尤擅花鸟画。宋徽宗得崔白弟子吴元瑜传授,重视写生,体察入微。相传以生漆点鸟睛,十分生动;画孔雀登高必先画左脚,一丝不苟。他承袭黄筌、黄居宷写实精微的富丽“工笔花鸟”画法,亦融合徐熙的野逸和写意画风,作品精妙绝伦。传世作品有《瑞鹤图》、《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祥龙石图》等。
宋代“五大名窑”以汝窑为首。汝窑是专为宫廷所烧制的御用瓷器,釉层丰厚,温润典雅。据说宋徽宗曾做过一场梦,梦中见到雨过天晴后,远处天空所呈现的天青色神秘而迷人。梦醒后,徽宗要工匠烧制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此种釉色难度甚高,烧制不易,在徽宗独到的眼光严格筛选下,最终留存的数量极少,珍贵异常。
宋徽宗广泛收藏历代珍贵文物、书画;以皇帝之尊亲掌宫廷画院——翰林图画院,命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大观帖》等书籍;采取科举取仕选拔画家,亲自挑选考官、出题等。徽宗以情趣盎然的诗词为题,流传出许多富有新意的佳作;对画师既要求文学素养、笔墨技巧,又要发挥创意、观察写生,达到“意高韵古”、“笔简意全”、“尽物之情态”等标准;大幅提升翰林图画院的地位,使院体画在北宋后期登峰造极。绘制青绿山水名作《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旷世巨作《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绘制“故宫三宝”之一《万壑松风图》的李唐等知名画家都出自翰林图画院。
中国历史上有四百多位皇帝。其中,书画双绝的宋徽宗的艺术成就之高毫无疑问排名第一。因为他贵为皇帝,才能掌握绝对的权力和资源,完善国家顶级的画院规模和制度。尤其徽宗定期提供御府珍藏的历代名画,要求画师临摹仿古,才能将许多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原貌保留下来,流传后世,居功甚伟。然而,历史的安排特意作弄,宋徽宗是艺术全才,同时也是政治无能的皇帝。如果当年向太后采纳章敦所言,千年历史必将改写,北宋国祚、艺术发展都将是截然不同的走向。
敬天重德的中国人历来有“祖上积德,福泽子孙;祖上造业,殃及后人”的观念。受命于天的皇帝身系无数黎民百姓的安危,理当胸怀天下、勤于政事。宋徽宗承接的是一个根基稳固、经济富裕的泱泱大国,虽有边患威胁,但朝中亦不乏中兴名将,也曾打败过西夏和金国。何以国势江河日下,父子二人沦为客死他乡、际遇最惨的皇帝?
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被宋太宗害死的李煜转生为昏庸享乐的宋徽宗,葬送北宋江山以了结前世渊怨。也有人说:“灭佛”罪大恶极,北宋亡国是现世恶报。走过的历史不会回头,宋徽宗主政时的艺术辉煌与国势衰败恰成鲜明的对比,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难以定论。唐太宗有句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长河大幕开启,犹如一面明示后人朝代兴衰之理的镜子。那么,从宋徽宗身上,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