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发表:2025年08月13日

家长之间在谈到给孩子立规矩时,有位家长诉苦衷:自己定的规矩,只有靠吼才有效果。

难道立规矩,就只能批评、教训、打骂?这可是对立规矩莫大的误解。立规矩≠批评+打骂。

立规矩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只有站在战略高度立规矩,家长才能省心省力,孩子也会听话不闹心。

(123RF)
(123RF)

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究其原因是亲子之间会爆发“权力争夺战”。

2岁左右,当孩子渐渐有了独立意识,他们的心底就会升腾起一个声音:我想干什么,我不愿意干什么。

而此时,在家长的意识里却始终认为:大人要比孩子有经验,孩子必须听家长的。

因此,“吼”成为家常便饭,“打”也成为常有的事。

孩子越长大越难管,要是不早早给孩子立规矩,孩子的反抗意识会越来越强。

给孩子立规矩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1、规矩要简单易执行。

要想立规矩的效果好,首先语言要简单好懂,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

可以从简单的规则,逐渐增加到一些需要坚持很长时间的行为。

比如,吃饭的时候关掉电视,吃完饭后才可以离开座位等,这些简单的规则制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一般5岁以内比较适合。

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宜用正面的词语,避免使用“不许”、“不可以”、“必须”等带有否定含义的词语。

2、规则要清晰一致。

规矩的执行,总会遇到孩子不执行的时候。

“温柔而坚定”,不仅要语气温和,还要严格执行。

但需要明白一点,温柔而坚定是用来支持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控制孩子的。坚定是底线,让孩子懂得界限、遵守规则。

立规矩,最忌讳的就是你一边制定规则,一边又亲手打破它。

3、家人要立场一致。

立规矩没效果,另一大阻力来自于:家人的立场不统一。

夫妻俩,一人管娃,另一个人就算有意见,也一定要忍住,忍住!立场不一致,很正常,毕竟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对规则的理解也不同。

但是,就算心里再不认同,当着孩子的面,还是应该支持另一半的决定。有分歧的地方,私下聊,慢慢磨合,最好是夫妻双方达成一致后,再定规则。

爱孩子是人类的本能,比较感性;立规矩是大人的责任,需要理性。

大人立下的规矩不能成功地管教孩子,多半是因为爱和理性的比例失调。

规矩是人生的第一道护栏,孩子的成长需要克己复礼,规矩就是他人生里的第一道护城河。

规矩不是捆孩子的绳子,是帮他们健康成长的灯塔。心理学研究证明:家里规矩明确的娃,安全感高出37%!当孩子清楚知道“什么不能做”,他反而更能专心去做“可以做的事情”。

今天在孩子心里刻下规矩的尺度,明天他才能在社会这把大尺子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教育方法有很多,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法,规矩才能立得省心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