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欧洲文化遗产日 / 领略法国建筑成就

发表:2025年09月20日
记者林莲怡综合报导

法国及欧洲各国将在9月19日、20日和21日迎来第42届文化遗产日(Journées européennes du patrimoine)。本届遗产日的主题聚焦于建筑艺术与技术成就。这些成就不仅服务于功能性的需求,更在历史变迁中不断演化,成为地方、国家乃至整个欧洲历史与集体记忆中的重要参照。

巴黎圣母院塔楼与钟楼重新开放

见证法国历史与艺术辉煌的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即将在灾后修复中迈出关键一步。自2019年4月的大火以来,这座象征巴黎的地标建筑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今,圣母院的两座标志性钟楼将在“欧洲文化遗产日”之际重新对公众开放。

克吕尼博物馆(Pline/Wikipedia/CC BY-SA 3.0)
克吕尼博物馆(Pline/Wikipedia/CC BY-SA 3.0)

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年,整个工程横跨近两个世纪,至14世纪中叶才得以竣工。这座承载着八百年历史与信仰的哥特式建筑杰作从高耸挺拔的空间感,到支撑外墙的飞扶壁、绚丽的巨型玫瑰窗、华丽繁复的装饰,以及精细生动的雕塑,都展示了哥特式艺术从早期风格(gothique primitif)走向光芒式(gothique rayonnant)风格的演变。

巴黎圣母院将在9月20日重新对外开放塔楼和钟楼,并推出全新沉浸式哥特式建筑体验路线,全程约50分钟。参观将从南塔楼底层开始,游客可深入塔楼与钟楼结构,并通过多组模型及环绕式声景氛围重回建造现场,了解圣母院的兴建过程、历史事件与艺术演变。

随后,游客将攀登424级台阶直达南塔露台。人们在攀登时将途径法国历史古迹首席建筑师团队全新打造的橡木双螺旋楼梯(escalieràdouble révolution en chêne)。这个橡木双螺旋楼梯高21米,共178级台阶,直径3.6米,重2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橡木双螺旋楼梯。

在抵达69米高的南塔顶端后,即可享受360度全景视野。这里不仅可俯瞰巴黎城市风貌,也可近距离欣赏重建后的尖塔,现场还设有观景导览图,辅助识别主要建筑与地标。

下行路线将通过双螺旋橡木楼梯前往蓄水池庭院。途中游客将经过一座通往大钟的天桥,可近距离观看象征圣母院历史的重要钟具。蓄水池庭院连接着两座塔楼,游客还可从这里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欣赏教堂上方著名的木结构屋顶,这是此次修复工程的核心之一。

克吕尼博物馆  毗邻罗马浴场的中世纪宅邸

法国境内的高卢-罗马时期建筑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延续至公元5世纪。罗马人在高卢地区建造出了规模宏大的圆形剧场、水道桥、剧院和公共浴场等建筑。这些遗留下来的罗马建筑无论纪念性还是实用性都令人印象深刻。

位于巴黎左岸拉丁区的国立中世纪博物馆——克吕尼博物馆(Musée de Cluny)建于高卢-罗马浴场遗址旁,这里收藏了大量世界宝贵的中世纪物品和艺术品。

现在的克吕尼博物馆也称克吕尼宅邸(Hôtel de Cluny),早先是克吕尼修道院(Abbés de Cluny)院长雅克•德•昂布瓦兹(Jacques d'Amboise)的私人宅邸。宅邸建于1485年,属于火焰式哥特(gothique flamboyant)建筑,具有晚期哥特式建筑的华丽风格。作为年轻的修会领袖,出身于15世纪末最有权势家族之一的德•昂布瓦兹希望通过一座选材考究、布局复杂、装饰繁复的宅邸来展现自己的地位。

克吕尼宅邸是巴黎“前院-后园式”(entre cour et jardin)贵族宅邸建筑现存最古老的实例。宅邸依托并融合西侧高卢-罗马时期古代浴场遗址的做法并不罕见,与其成本高昂、工期漫长,且所获建材难以变现的限制,建筑师更青睐因地制宜地将古迹自然纳入整体设计之中,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的地形和古建筑残迹,寻找布局与功能的解决方案。

建筑临街的一侧设有城垛状的围墙,围墙内部宽敞的内部庭院,可通过马车入口和小门进入。外墙装饰着华丽的火焰哥特式雕塑。高窗顶端的山墙和楼梯塔墙面上,可以看到象征权势与荣耀的德•昂布瓦兹家族纹章。

府邸内的礼拜堂是这座中世纪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最具艺术价值。礼拜堂建于主楼背后,突显私密性质。它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礼拜堂本身,位于府邸的一楼(法国一楼);下层为小厅(logette),通过两道拱门与花园直接连通。

进入礼拜堂的方式也显示出其特殊性:上层通过府邸主楼的串联式空间序列进入;下层则可从花园通过螺旋梯进入。这种设计赋予礼拜堂相对独立性,同时也让花园获得了类似“修道院回廊”的象征意义。礼拜堂几近正方,其四个交叉拱顶由中央唯一的石柱支撑,形成密集的肋架体系。

阿尔萨斯的木筋房

尽管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使用木结构建造的痕迹,但阿尔萨斯地区(Alsace)典型的木筋房(maisonàcolombage)真正兴起则是在中世纪。

由于靠近孚日山脉,阿尔萨斯的木材资源丰富、获取便捷且价格低廉,因此成为首选建筑材料。随着时间推移,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邻国德国的影响下逐渐成熟。这些木筋房屋保留了共同的特征:使用木质框架结构(即“木筋”)搭建骨架;在木梁之间“填料”,材质可能是砖块、毛石、夹泥灰或石膏;屋顶通常是陡坡结构,覆盖着扁平的陶瓦;装饰方面则取决于屋主的经济状况,有些木梁上会雕刻图案、涂上彩绘,或饰有宗教符号、工匠行会标志等。

在木筋屋中,最著名的应属坐落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旁边的卡梅泽尔府邸(Maison Kammerzell)。这座建筑是一座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阿尔萨斯木筋房。卡梅泽尔府邸最初建于15世纪末,现今所见的华丽木筋结构则由奶酪商人布劳恩(Martin Braun)于1589年建造。该建筑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楼层外挑(encorbellement)与丰富雕刻装饰,体现了当时富裕市民阶层住宅的典型样式。卡梅泽尔府邸自1929年起被列为法国历史古迹,是斯特拉斯堡最上镜的老建筑之一。如果您想欣赏此类风格的传统建筑,还可前往埃吉赛姆(Eguisheim)、里奎维尔(Ri-quewihr),或者科尔马(Colmar)著名的“小威尼斯”街区(La Petite Venise)。

截至2022年,法国已有45991处建筑被列为受保护或登记文物,其中尤以宗教与民居建筑为代表。本届遗产日重点展示受历史遗迹保护(Monuments historiques)的建筑物,可参观的场所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每一处都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等待您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