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世界的蒙台梭利教育给父母什么启示?(下)

发表:2023年07月08日
文/贾小凡

蒙特梭利教育法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强调幼儿自我学习,注重教育环境的作用。这个法则主张不能把儿童当作一件父母的附属品,而应该作为“人”来对待。

儿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自主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者要尊重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硬把他们装进成年人设好的框框里。

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蒙台梭利教育的主体是孩子本身,而不是成人或教师。这套教育理念的主轴是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发展兴趣。

(123RF)
(123RF)

在蒙氏教育模式中,没有上课、办公桌、黑板、讲台,老师也不是站在教室前面,向全班整齐划一地教授知识。

相反,孩子们愉快地单独或小组自行活动,专注于踢球、拼图、洗衣、切菜等等,看上去类似孔子讲的“游于艺”的境界。

蒙台梭利教育这么神奇,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尝试。但是由于正规的蒙氏学校的学费昂贵,或者有些家长更加倾心于另外的教育方式,就不可能人人都接受这种教育。但是至少父母能够从蒙台梭利教育中得到一些启发。

1、最好的教育是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中有一个理念:“吸收性心智”,是指孩子无意识的记忆力,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以形成人格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非常强大,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

比如成人想学习一项新技能要靠刻苦学习。但是孩子却不同,他像海绵一样直接将知识“吸收”进他的心灵。孩子天生就是语言学习大师,谁特意教孩子说话了?他们自己靠本能,出生一两年后就哇啦哇啦会讲话,这就是吸收性心智的力量,走路、跑步都是一样。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的黄金期是0~6岁这个年龄段。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榜样,因为孩子学父母,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就学成什么样。中国人也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是同样的道理。

父母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和善地对话,坐下来看书,孩子也会学成这样;父母孝敬老人,还是对老人不耐烦,孩子全看着,并吸收进他们的人格中去。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之教”,言传身教在于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2、不剥夺孩子专注的时间

孩子的世界很有趣,他们可以每天玩同一个玩具,每天过家家,乐此不疲,一个故事听了好几遍,还追着问:“然后呢,然后呢?”

蒙台梭利教育中,对孩子的这些重复而不腻的行为很珍惜,他们将孩子的“一遍又一遍”定义为重复练习,他们的理念是:“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这种智力体操的驱动力来自孩子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他们又说,孩子自身里面存在一个最好的导师。

所以,当父母看到孩子在静静地玩呀、画呀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此时孩子的意志力、专注力正在一点一滴地顽强地生长着,不要因为大人的需要就轻易地打断他们。

3、让孩子独立自由成长

蒙台梭利重视独立成长,认为“独立”,是长大成人的主要目标。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就具有发展生命的能力,也才具有自由。

“独立”也是成长的必备条件,换句话说,剥夺了孩子的“独立”,他就不能好好成长,如果家长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处处包办、处处干预,孩子就不能自由发展。

有时,父母太宝贝孩子,生怕他磕着碰着,这个不行、那个不许,这样就轻易破坏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其实是一种智慧。

4、不奖不罚而要鼓励

家庭中,父母用奖励或惩罚来教育孩子,用得得心应手,因为好使、见效快。蒙式教育认为,这里最是考验父母的教育智慧。

孩子听话是因为物质的诱惑或者怕被打、或被骂,那不是出自他内心的自觉自愿。悬赏式的奖励、激励,还会使孩子形成功利型的人格。

蒙台梭利在著书中写道:“奖赏与惩罚在精神上是奴役别人所用的工具,它们只会诱使儿童勉强去做非自然的努力。”奖励或奖惩的方法,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因为孩子所做出的改变,不是发自其内心。

最好的方式是鼓励孩子,而非简单粗暴的奖惩制。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具体落实到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最棒,孩子就会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这个道理。

5、道德与情操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人必须尽可能从孩提时代起就在区别美与丑、善与恶的感受的萌芽中发展。

就人类而言,通过爱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良知的举动非常重要。正如孔子也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德行修习好了,再学文化知识。
所以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情操的培养。蒙式教育认为,幼儿期是学习秩序的敏感期。在这一敏感期内,对秩序的喜欢及其习惯的养成,成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儿童是在良好的秩序中感受良知、善恶、美丑,而他们熟悉了环境的秩序也就变得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存在。

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在脏乱、吵闹、暴力的环境中成长,要注重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保护孩子的天性,反对强制性、灌输性教育,在了解这些教育理念之时,连一个成年人都会从心底感受到温暖,所以对致力于早期教育的父母应该会有很大启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