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两宋风华 (4) —— 以武止戈 一统列国(下)

发表:2023年07月09日
文/元曦

(接上期)

宋太祖从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出兵伐江南,于第二年十一月平定。至于吴越国,还有福建东南地区一个小的割据政权,为当时清源节度使陈洪进所占据,这两个地方,都是在宋太宗登基之初,主动献地,归顺朝廷。此外,还剩一个北汉,所谓先南后北战略,这个北汉就是最后一个目标,也是在宋太宗登基之初收复的。所以我们看到,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一,主要是在宋太祖时期完成。

说起来这件事做得非常不容易。因为五代之世的中朝是非常弱势的,短短50年,经历八姓十三君,政局之动荡可以想见。相反,周边的割据政权,虽然也常有征伐,但相对来讲,要比中朝政局更稳定,根基更深厚,各方面优势也更多一些。比如:后蜀有地势之险,中朝没有;南唐有经济之富,中朝没有;哪怕是僻处岭南之远的南汉也不简单,它有制度之备。这个是因为从唐末开始,由于天下大乱,很多中朝人士觉得岭南地远,像世外桃源一样,可以避难,就来到这里,还有一些是唐世名臣被外放贬官到这个地方,他们的子孙也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所以真的很像这句话说的——礼失而求诸野。中朝虽然乱了,但中朝的制度文化,却因此而流传到了岭南这个偏远之地。所以说南汉有制度之备,这也是中朝没有的。

五代后周形势图(公有领域)
五代后周形势图(公有领域)

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强藩大镇环列四周的背景下,宋太祖却能够非常迅速地在他在位16年之间,削平诸藩列国,结束五代以来的乱局。《宋史》中对这件事的评价是“非人力所易致也”,换句话说,就必须是得天之助。天会助什么人呢?那就必须得是仰承天命、抱道怀德之人。所以我们看到,宋太祖不只是善于治兵,他还具备着不同于一般武人的一些特质,那就是天性仁厚,不好杀戮。

在《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着一段故事。乾德元年七月的某一天,宋太祖驾幸武成王庙,一边走一边观看墙壁上所绘历代名将的像,其中一幅画的是秦将白起。宋太祖用手杖指着白起像说:“白起杀降卒,不武之甚,不配受享。”意思是白起杀害投降的战俘,非常不符合“武”的大义,就命人把白起像去掉。那么什么是宋太祖所认为的“武”呢?“武”字,从它的造字结构上看,是由“止”与“戈”构成,也就是说,“武”并非是用来争斗的,相反的,它是用来制止争斗,制止干戈,平息争战的。

正因为武人出身的赵匡胤深明“武”之大义,所以即使在战争时期,赵匡胤也一向反对滥杀。举个例子,比如:宋平后蜀,当时的主将王全斌仅用66天就完成任务,按理说是立下大功,但是因为他后来的暴虐,加上又做了杀戮降卒之事,王全斌作为主将,还有其他一些主要责任人,都受到了降职处罚。

再比如: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派曹彬带兵10万伐江南。大军出发之前,宋太祖就告诫曹彬:“伐江南时,切勿暴掠生民,城陷之日,不可杀戮,南唐国主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第二年,曹彬兵围金陵,久攻不下,因为宋军是远道而来,长途作战最怕旷日持久,所以曹彬想速战速决,他就上奏说“兵久无功,不杀无以立威”,意思是想要强行杀进城去。宋太祖什么反应呢?见书赫怒,立即批复——“朕宁可不得江南,不可妄杀”。

宋太祖为什么会说出“宁可不得江南,也不能滥杀”?这是因为古人衡量一件事是整体去看,不是只看结果,不计过程的。目标故然重要,但为达到目标,过程中不可以不择手段,哪怕是为了达到正义的目标,过程中也要保持一个底线才行。

宋太祖的批复,送至军中时,因要走一段路程,所以送达时就又过了一些时日,而这个时候的宋军已经攻下了金陵城,大家接到宋太祖的批覆打开看,结果发现,批覆奏书的日期,正是金陵城破之日。可以说,天人相感,其理昭昭,一军上下,莫不服膺。

此外,宋太祖这种天性仁厚,还体现在他对待降国君臣上。宋平后蜀,有大臣建议杀掉后蜀国主孟昶,宋太祖笑他:“好个雀儿肚肠。”就是说他心量太小。

宋平南汉后,南汉国主刘𬬮入汴京,宋太祖赐酒,刘𬬮怀疑是毒酒,而不敢喝。宋太祖笑说:“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意思是我以赤诚之心待人,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于是自己端起酒盏一饮而尽,刘𬬮惭愧谢罪。不仅如此,所有降王皆封侯赐第,譬如:孟昶降宋,封秦国公;刘𬬮被擒,封恩赦侯;李煜出降,封违命侯。其余降将,皆得保全,并且分职州郡,掌兵民之权。一时之间,降王子弟布满京城内外,而宋太祖并包天下之大度,震服海内。

以上就是宋太祖取天下的故事。在整理这集故事的过程中,有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我们提到过宋太祖有天命在身,顺天而行。其实这个所谓的顺天而行,不只是指在初始的那个动机上,是顺应天命的,还包括在整个行动中,都应该顺应天道,有这样的一层含义。

说起天道,不太好理解。其实天道虽然高远,但并非是不可知的。古人讲,天道尚仁,其仁如天,就是说,天道体现在人间是以仁德表现的。人在行动中越能够符合这个“仁”,就是越符合天道,这也是古人为什么非常重视善,要善、修善。哪怕是在战争这种极端情况下,做事也要有底线。就像赵匡胤虽然有天命在身,要去结束分裂混战的局面,但是过程中,他并非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是即使在战争中也尽量不滥杀,特别忌讳杀降,就是杀戮降卒这种事情。

他不只是初始的基点走正,过程中也要走正,这才是顺天而行。

最后总结一下,宋太祖在位16年,平荆湖、取后蜀、灭南汉、下南唐,除北汉一隅之外,削平列国逆垒,一统大镇强藩。正因为他能够自始至终顺应天道,用兵唯仁,以武止戈,所以才能够不负天命,结束五代数十载乱世,开创两宋三百年江山。

(未完待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