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飞过却无痕 教育需要“留白”

发表:2023年07月01日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一句诗为:“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被誉为诗人一生最深邃的思想体现。老子也曾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在浮躁的世界中,前人的智慧之美给后人安静的力量,了悟无形胜有形,无声胜有声,宛若春雨润物般平易、从容的境界。

一个身背沉重包袱、身心俱疲的孩子,如何能理解天空上鸟儿飞过的诗意呢?现代教育的某些方面即是如此。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茨提出教育“圈养”的概念。她发现,一些孩子越学越多,却反而越学越没信心,上了一大堆补习班,却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无力感。

(123RF)
(123RF)

这样的话,孩子和家长都陷入一种怪圈,孩子郁闷不乐,家长劳心费力还见不到成效,也很失落。其实,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自家长把孩子箍得太紧。

有的家长承认“圈养”孩子是失败的教育方式,可是“放养”又不情愿。竞争如此激烈,现代社会的“育儿”已经进入超限战模式,突飞猛进,人人自愿套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紧箍咒,放任自流,岂不被落后于千里之外?家长往往不知不地在时代焦虑的操控下将孩子管得太紧、太严。

有人曾总结说:“圈养”百分之百是失败的,但“放养”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很多人认为有一定道理。这个观点指出,所谓“放养”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懂得“留白”。

中国画没有底色,以黑白为主要色域,在疏密聚散和沉重明亮之间收放对比,留部分空白不着笔墨,直接呈现给观赏者纸面的本色,这种方法叫做“留白”,如兰花的清丽柔美;山水的错落浩淼;齐白石画虾,以空白让人感觉满纸透水,虾的灵动,都是以留白手法将美的意境表达得极致而悠远。

如果整幅画大笔挥墨,挤得满满当当,就会显得嘈杂。留下适当的空白,作者省力而不着痕迹,观者有更多想像的余地,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以无胜有。

教育也是一样。不失不得,舍不得失去,就得不到更多。舍得为孩子留出空白,给他一定的自由空间,收获会更大。很多有识之士建议,家长的一片苦心不要突显在教育中的“紧”和“急”,而是要在留白中体现出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