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世界的蒙台梭利教育给父母什么启示?(上)

发表:2023年07月01日
文/贾小凡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幼教体系:蒙台梭利、华德福、瑞吉欧中,产生于20世纪的蒙氏教育法不仅在欧美被广为推崇,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步入21世纪,蒙台梭利教育法也在中国炙手可热。据说,现在的中国新手妈妈们在给孩子选幼儿园时经常互问:你选的那家够“蒙”吗?

这个“蒙”就是指大家仰慕的蒙台梭利式教育,并非“蒙人”的蒙。有的妈妈跑了十几个幼儿园之后感慨道:打出蒙台梭利招牌的,价格就会翻倍,高者达1万多元一个月。的确,北京、上海的顶流蒙台梭利幼儿园一年学费20~30万。即便如此,这么昂贵的幼儿园从孩子出生就领号排队,有钱也不一定进得去。

(123RF)
(123RF)

蒙台梭利教育法辈出名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亚马逊网站创始人等不约而同地说过,他们的成就得力于幼年所接受的蒙台梭利教育。英国的皇室为王子们一律选择蒙氏教育就读。

2016年,日本14岁的少年藤井聪太创造了日本象棋界29连胜的历史奇迹,媒体挖掘出他惊人的集中力,面对强手时冷静的分析力,均来自从小接受的蒙台梭利教育。蒙式教育风靡世界100多年,培养出无数杰出名人。

蒙台梭利教育到底是个啥?

蒙式教育法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基亚拉瓦莱镇上的知识分子家庭。26岁时毕业于罗马大学医学部,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于1952年去世,她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历久不衰,为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她被公认为创造了两大奇迹。

第一大奇迹

蒙台梭利早年致力于治疗身心缺陷的儿童。她将当时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到儿童的教育,创立了一系列崭新的教育理念。她非常强调儿童的智力开发、引导儿童学习,并且为儿童提供环境支持,使儿童处于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中。在她的理念实践中,仅用2年的时间,智障和低能儿不仅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政府为正常儿童举行的公共考试。创下了短期内令低能儿的智力和脑力大幅提升的奇迹,一举轰动罗马。

第二大奇迹

通过蒙式教育,残疾儿童能发生这么大变化,正常儿童能否有更大提升空间呢?带着这个设想,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的贫民区设立了专门面向穷人的“儿童之家”。结果她的独创方法使得那些贫困,但智力正常的儿童心智飞速提升,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特别是,每个孩子都声称自己没有人教,便会读会写。这种了无痕迹的“不教的教育”,被称为蒙氏教育的第二大奇迹。

此后,蒙台梭利教学法迅速在世界兴盛起来,它成为一种开发儿童潜能的奇妙的教育方法。二战后,蒙台梭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为幼教事业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

打破常规教育方式,蒙台梭利教育的主体是“孩子本身”,而不是成人或教师。这套教育理念的主轴是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发展兴趣。

在蒙氏教育模式中,没有“上课”、办公桌、黑板、讲台,老师也不是站在教室前面,向全班整齐划一地教授知识。

相反,孩子们愉快地单独或小组自行活动,专注于踢球、拼图、洗衣、切菜等等,看上去类似孔子讲的“游于艺”的境界。

这是因为,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有“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基因中神奇的密码,不需要谁来教,它本身就具备充满积极的、探求发展的、无穷的力量。

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儿童不是成人灌注一大堆知识的容器。好的教育是通过观察儿童的需求、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发展。

具体来说,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1、混龄教学是一大特点。

蒙台梭利不分班教学,主张对不同孩子的需求做出不同的反应。

混龄更能模拟真实的社会情景,蒙台梭利曾说过:“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于儿童也是这样。这样打断了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学习。”

2、教室就是各种为孩子量身打造的环境。

例如,蒙氏教室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日常生活区、感官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文化区。各个区域都准备了各类教具,教具柜的高度在1.2 米以下,教具的大小、重量、洗手台的高度、衣柜、鞋柜、扫把、水杯等都采用幼儿的尺寸,每一样物品都是真实可用的,大多教具还必须是由木材和玻璃制作的。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名副其实的“过家家”啊。

这个“有准备的”环境供孩子们自由选择“工作”。孩子想吃就自己动手做;鞋脏了自己去刷鞋;地面脏了,自发地清扫等等。通过照顾自己,清洁环境的工作,让孩子树立自尊、自信和自我依赖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