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的勇敢和恐惧

发表:2023年10月08日

许多家长看见小孩表现出勇敢的行为,常会不经意地称赞小孩。可是看着小孩追求勇敢的同时,也要顾虑到小孩心中的恐惧,尤其是有些年纪较大的小孩爱逞强,特别是男孩。有时从小孩僵硬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他的恐惧,但他们常常会忍住,说不怕。

当孩子将独自去超市购买一些东西,他可能会有点害怕,因为他莫名地担心从超市回来的时候会找不到妈妈。 

(123RF)
(123RF)

这时,如果大人要求小孩应该勇敢面对,可能就会害苦小孩,因为这等于是变相鼓励小孩压抑恐惧。

我们的社会喜欢传颂勇敢的美德,否定懦弱,特别是对小男孩。若表现勇敢,就会受到大人的称赞;若遇到什么事情委屈落泪,就会被嘲笑软弱。

当然对于勇敢,我们可以给予高度的肯定,但也要记得为小孩设想,带领他们面对那个害怕的自己,这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然而在家长们鼓励小孩要勇敢的时候,却常忽略了小孩恐惧的情绪。而勇敢的根源,正是来自于爱与接纳。每个人都希望培养小孩勇敢坚强的品格,但事实上,内在的勇敢是一种内化的历程,不是天生就深植在小孩的内心深处。

1、引导小孩,让他们能分辨害怕的情绪

“房间暗暗的很可怕,对不对?”、“想跟小朋友说请把玩具还给我,但是不敢说,是吗?”

2、试着用同理心体会小孩的害怕,帮助小孩正视自己的情绪

“黑黑的房间什么都看不到,真的有点可怕。”、“我们大人也有不敢说的事情喔。”

3、坦然接受

孩子胆小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是后天教养环境造成的。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是比较胆小的,做家长的也不要着急、焦虑。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胆小的孩子不爱惹祸,胆小的孩子或许更细心、更敏感,只要以后做适合他性格的职业就可以了,没必要刻意地把孩子往另一方面培养,刻意培养不如顺势而为。

别老是跟小孩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因为只有认同小孩害怕的情绪,小孩心中才不会有“害怕是错误、丢脸”的观念。

哭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并不是全然的懦弱,老是嘲笑小孩“羞羞脸、爱哭鬼”更不是教育小孩的好方法。因为这种嘲笑的方式将会潜藏在小孩的意识深处,一生难忘。

4、可以依照小孩的年纪,教导、引导他找出克服害怕的方法

“那我们先开灯,房间亮了我们再进去!”、“那我们一起去跟小朋友说,好吗?”

为人父母,面对小孩不勇敢的言行举止时,先别要他勇敢,应该用爱让他把安全感建立起来,并采取正面的心态去回应小孩。所谓的“爱”,是理解小孩“真正需要”的爱,而不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

如果担心孩子对一些公共活动不够自信,那么带孩子出去吃饭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点餐,让孩子尝试去找服务员沟通自己想要吃的东西。

如果你感觉到孩子不擅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就可以鼓励孩子给同学或者长辈们打电话或发语音,让孩子尝试组织语言,来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

充分利用日常活动,帮助孩子更自然地建立他的安全感,可以帮助孩子极大地克服“临时抱佛脚”的忐忑无措。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随手可以使用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