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千古隐士陶渊明(上)

发表:2019年01月15日
文/云中君

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晋代文学家,名潜,字符亮,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田园诗人,小时候虽然家境贫困,但是他努力钻研儒家经典,年轻时一度出仕,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41岁时挂印辞官,隐居于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因此,后人称赞他为“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公有领域)
陶渊明(公有领域)

陶渊明不仅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也是辞赋家、散文家,留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辞赋散文十多篇。后世的金朝诗人元好问评论陶渊明的诗时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其诗歌和散文浑然天成,自然质朴不加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情志,具有真纯隽永、万古常新的韵味。

陶渊明的诗歌基本上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抨击现实社会政治的黑暗,田园诗则歌颂大自然风光、赞美田园生活,同时也反映农人的清苦。

陶渊明的《饮酒》、《杂诗》、《咏贫士》、《归园田居》五首、《移居》等杰出诗篇超凡脱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脍炙人口,千古传颂,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如同菊花是百花之中的隐士一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像菊花一样清雅淡香,永为后人所仰慕。

幼年丧父家道中落 
尊崇儒道博览群书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曾做过太守,外祖父孟嘉也是东晋的名士。然而,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中落,八岁时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生活拮据。尽管如此,自幼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

陶渊明年幼的时候,多寄居在外祖父孟嘉的家中。孟嘉是当代名士,也是陶渊明生活上的老师,他“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孟嘉这种生活方式自然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陶渊明的个性、修养,都有其外祖父的遗风。

孟嘉的家里藏书很多,这给陶渊明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方便条件。在学者们以老、庄为宗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一样,只学习《老子》和《庄子》,此外,他还学习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使他内心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与“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少年高才扬名四方 
妙句频出巧对知县

少年时代的陶渊明非常好学,他每天除了躬耕菜园之外,就是专心读书、写诗作赋,他所写的诗词歌赋在当地很有名气。

据说,当时居住地的王知县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走马上任之初就想着要找机会探试一下陶渊明的学识是否名副其实。

有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己的菜园里浇水,王知县突然走了进来。陶渊明出于礼貌,连忙起来招呼,王知县眯起双眼,一边上下打量着他,一边问道:“你就是陶潜吗?”陶渊明忙说:“小人正是!”

王知县坐下之后,手摸着八字胡,欣赏了一下陶渊明桌上所写的字,忽然说:“听说你能写诗作对,我来见识一下。现在我出个对子,请你对一对,好吗?”

陶渊明笑着回答说:“请大人出上联吧!”

王知县环视四周,看到菜园里种有一畦向日葵,这些葵花刚刚开放,于是灵机一动随口道出上联:“雏葵俯枝,小脸盘可识地理?”

陶渊明略为思考了一下,看到了庭前的荷塘里茁出鲜红的荷苞,于是就想出了巧妙的下联:“新苞出土,大朱笔熟点天文!”

王知县看了,暗中惊叹陶渊明的才思敏捷,又出上联说:“小孩子出言吞天口。”陶渊明随即对出下联:“老大人苦究志士心。”

王知县这时才知道陶渊明果然是很有学问的人,又立志苦学,不禁肃然起敬。便站起来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连赞叹道:“小兄弟!果然聪明过人又有志气,佩服!佩服!”陶渊明谦逊诚恳地说:“还请大人日后多多指点!”说罢又拿过自己的习作,请知县指教。王知县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首自嘲诗: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雏来揖客,挥毫坐谈禅,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王知县看后,对陶渊明更加赞赏,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