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升级 外资加速撤离中国

发表:2023年11月19日
本报综合报导

中国经济走向低迷,房地产爆雷、信托资管机构接连出险、股市下滑。在此情况下,政府对外商的监管日趋严重,进入全面严管时代,导致外资加速撤离中国市场。25年来,中国首次出现外商投资赤字。

中国首次出现季度外商直接投资赤字

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急剧下滑,至今情况持续疲弱。

中国人民银行大楼(Getty Images)
中国人民银行大楼(Getty Images)

据《华尔街日报》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外资连续6个季度从中国汇出超过1600亿美元的利润。利润的持续流出导致中国第三季度外商投资出现负值,资本流出比流入多118亿美元。这是中国外汇监管机构自1998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季度性赤字。

据高盛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外汇流出额大幅增至750亿美元,为2016年以来最大月度数字。

中国日本商会今年9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回复调查的商户表明,2023年不会在中国投资,或投资规模低于2022年。而中国美国商会近期的调查亦显示,66%的成员表示中美关系日益紧张,是在中国经商的挑战。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0月30日的报导,根据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商万得资讯(Wind)编制的数据计算,9月份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4%,降至约100亿美元,这是自2014年有月度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在中国商务部新闻办11月2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也承认,今年前9个月,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

外资纷纷撤离中国

据彭博社11月2日报导,美国资产管理巨头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正在迈出退出中国的最后一步,在解散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团队。

之前,进驻中国的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法商家乐福(Carrefour)、日本百货高岛屋(Takashimaya)、法国零售商欧尚集团(Auchan)、电商亚马逊(Amazon)、搜寻引擎雅虎(Yahoo)等都纷纷退出中国。

另外,日、韩企业也加速撤离中国。根据统计,过去10年,进驻中国的日企已减少1600多家,包括多间日本服装品牌与大型制造商、中小企业等。有15%的日企表示,投资中国的计划已受影响。

根据韩媒调查,约1成韩企打算撤离中国,且不看好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向来仰赖中国市场的三星电子(Samsung)目前仅剩在苏州、西安的3座工厂。截至2021年底,三星中国厂员工数为1.7万人,较2013年巅峰时期的6.3万人减少约7成。至于手机、面板、电视等业务的生产基地,目前已逐渐被转移至越南。

另外,自香港实施国安法后,香港逐渐失去了“特区”的身份,被快速大陆化,触发美国取消对香港的诸多特别待遇,香港的新股集资额由曾经的全球第一跌至今年的第11位。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紧密联系”令国际银行、投资公司以及科技企业感到不安,出现离港大撤退。

欧盟每年发布的关于香港的报告显示,2022年有12.5%的外资将区域中心撤出香港,而中国大陆企业数量在香港增加了17.5%。香港政府的数据也显示,2019年至2022年间,地区总部设在香港的外国企业总数稳定下滑,而外国企业在香港的员工人数也在持续下降,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金融巨头都减少了在香港的职位数量。

除了这些,外国咨询公司也在撤出中国。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4日报导,美国民调与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正在撤出中国。它已告知其客户将关闭在中国的业务,并建议客户将一些专案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

由于当局对外国团体在中国开展民意调查有严格限制,长期以来,盖洛普在中国开展的数据调查一直面临困难。随着今年《反间谍法》出台,外国咨询顾问公司成为新的打击目标。

今年3月,美国尽职调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北京办事处的5名员工被北京当局拘留。4月下旬,美国管理顾问公司贝恩(Bain & Company)在上海的办事处被突击检查。5月,咨询公司“凯盛融英”(Capvision)被指控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遭到调查。
当局针对咨询公司的一系列行动,在国际商业界引发了越来越大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