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宝典《三字经》(32)

发表:2019年07月21日

序言:《三字经》是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是中国古典书籍中最浅显易懂又精华的读本之一,经久不衰。《三字经》涉猎典故广博,承载/传递着中华五千年辉煌的正统文化,包括常识、文学、历史、人伦、哲学、天文地理、忠孝节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三字经》到今天仍是教育儿童的宝典,历久弥新,其中有趣的故事也同时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与道理。

三字经

dú shǐ zhě
读史者
kǎo shí lù
考实录
tōng gǔ jīn
通古今
ruò qīn mù
若亲目
kǒu ér sòng
口而诵
xīn ér wéi
心而惟
zhāo yú sī
朝于斯
xī yú sī
夕于斯

字词义解释

(1)考:研究、考察。
(2)实录:真实的记载。此处指原始的史实资料。
(3)通:通晓明白。
(4)古今:古往今来发生的事迹。
(5)若:好像。
(6)亲目:亲眼看见。
(7)诵:朗读。
(8)惟:思考。
(9)朝:早晨。
(10)斯:如此。
(11)夕:晚上。

译文参考

读史书的人要细心研究、考察历史事实的资料,这样才能通晓古今发生的事件,就像是亲眼目睹一样清楚明白。读书时要心口相应,不仅要用口朗诵,还要在心里思考。而且要早晚勤奋读书,才会学有所得。

古代的史官即使面临生命的威胁,也要坚持如实地记录史实,以供后人参照。
古代的史官即使面临生命的威胁,也要坚持如实地记录史实,以供后人参照。

【读书笔谈】

《三字经》原著对历史的叙述止于宋朝,所以这里开始交代和总结应该如何读历史。读历史,一定要看真实的记载和事实,如果一开始看到的都是假的,那就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从而误导人的思想行为。

同时,还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的思考。同样的事件,会得出不同的看法,甚至很多事件并不会只限于一个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是很重要的。

我们人活着,要与社会交往,与人交往,碰到的各种烦恼和问题,不管是管理国家,经商,还是在家中处理父母、夫妻和子女教育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古人读历史,不会读出崇尚暴力或者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的结论,而是放眼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来看问题,所以不停告诫人,得人心者得天下,修德方能长久,为政者仁德,天下才会太平,持家者大度公正,家和才会万事兴。

孔子在《论语 为政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是说,读书却不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会学而不得,无法理解吸收书中的知识,无法从书中吸取正面而有意义的东西,成为自己的智慧。那样就会越学越糊涂,不仅糊涂,因为感受不到任何意义,便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如果连自己为何要学习、为何要看书都不知道了,如何能体会到读书学习的乐趣呢?

今天的学生逃学、自闭,就是因为被动在学习,被人灌输了一大堆知识和名词,学得疲惫不堪。

今天的孩子,十分空虚而无奈,甚至绝望忧郁,干脆沉迷电子游戏,什么叫做胸怀大志,什么叫做忧国忧民,什么叫做为人的本分,责任和道义,统统都被隔绝,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和思考。

孩子没有老师和家长正确地引导,必然没有主见,没有正见。校园欺凌是如何发生的,为何杜绝不了,根本问题就出在这里。

也有的孩子会思考,希望按自己的意愿来学,但是找不到参照,找不到自信和根据,没有历史的借鉴,前人的经验,就会常常站在十字路口,感到惶恐不安,最后不了了之,放弃了自己的思考,随波逐流。所以,问题是严重的,什么时候,人能回归传统教育,懂得教师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分的,孩子们就有救了。也正是因此,传统教育的《三字经》才让人不要读而不思,不要读死书。但前提是,老师自己要懂得教育的本质在哪里,就是最大的关键。

幸好有祖先留下的经典,我们可以自己去读。《论语》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正是此意。追远,就是追随祖先留下的足迹、留下的历史、见识和智慧。这样的民族,永远会守住传承的道义和仁德。不忘做人的道理,恶行便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