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孤独 长大后或成为破坏气氛的人

发表:2023年10月21日
文/林萃芬

我向来认为每个节日都值得庆祝,特别是年度盛事圣诞节。我在《从说话洞察人心》的书中分享了一个自身经历过的故事。有一年,我受邀参加朋友公司的圣诞化妆舞会,满怀期待地整装并带上礼物。在宴会上,我对冰雕大餐感到惊喜,但被我朋友的男朋友无情地嘲讽。他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不屑和贬低,让应该欢乐的舞会充满尴尬。他甚至对自己收到的礼物公开表示不满,使得整场活动的气氛完全冷却。

泼冷水说话方式的养成历程

活动结束后,我与朋友聚餐讨论舞会经过。朋友为当天破坏氛围的男友道歉,并承认是她硬拉他参加活动。她解释,尽管男友在工作上表现优秀、为人诚实且深爱着她,但他不爱参与社交活动,经常破坏聚会的欢乐气氛,这让她感到无奈并为此得罪了许多朋友。

(123RF)
(123RF)

在对话中,我的朋友痛述她无法理解男友为何对乐趣充耳不闻,甚至在她试图让他感到快乐时,他的反应却如同泼冷水一般。

为了帮助她了解并应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她与男友进行深入的对话,透过三个重要的问题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他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很少被爸妈夸奖,也很少被注意?每当他提出问题,爸妈都如何回答?还有他以前是不是很少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

吃完饭,朋友便带着提问回家做功课,没多久,她就有了回音。朋友先回馈我:“你真是未卜先知,好像跟着他一起长大。”

接着告诉我,男友的爸妈很少夸奖他,也很少注意他;而且,每次不管他出什么问题,爸妈都会骂他:“小孩子问那么多干什么?”更让朋友惊讶的是,男友下课时间很少跟同学打闹玩耍,朋友好奇问他:“怎么不跟同学玩?”男友竟嫌同学“无聊”。

其实,不少爱破坏气氛的人,也都拥有一个单调乏味的童年,他们既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也不被允许对环境产生好奇心,每当他们因好奇而发问时,不是遭到大人责骂,就是得到一个无趣的答案。久而久之,他们变得不爱提出问题,也不想探索世界,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

爱泼冷水或许只是寻求关注

许多爱泼冷水的人都渴望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看别人玩得很开心,就会忍不住扫兴,一方面想引人注意,另方面也强迫别人关心自己的情绪。由于缺乏让生活多采多姿的创意和原料,所以他们才会摆出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对人生充满了不耐烦,在他们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愉悦快乐”、“自得其乐”这些形容词,只有“难玩死了”、“无聊得要命”这些负面感受。

所以,和爱泼冷水的人互动,就要做好“自得其乐”的心理准备,尊重他们的选择,无须强迫他们跟自己一起同乐,不然,当他们觉得无聊时,就可能做出各种令人扫兴的举动,反而坏了玩兴。

“冷淡否定”不如学会欣赏别人

每个人兴趣不同、喜好各异,难免会有“别人觉得好玩,自己觉得无聊”的时候,可是,假如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觉得无聊,而且想要立刻逃离现场,就需要自我省思:别人都玩得很尽兴,为什么只有我自己觉得不好玩呢?

当我们对其他的人、事或物有正向的态度,抱持“喜欢、欣赏、赞同”的观感时,行为上就会表现得较为温暖;相反地,如果常常觉得“不喜欢、不赞同”某些事物时,就会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而这种温暖或冷淡的态度,也会影响别人跟自己的互动。

避免“否定语言”回答别人就不会冷场

常常使用“否定式语言”的人,会特别强调自己的“评价式想法”,不但无法引起共鸣,还会让现场气氛冷掉。较适合的回应是“不批评、不强调自己的评价式想法”,只着重在彼此认同的部份,也无须勉强自己去迎合别人。

譬如,当对方说:“今天的活动好有趣”时,不妨回应自己“觉得认同的地方”,像是“我觉得什么活动安排的如何”来正面回应。

想换掉“泼冷水”的说话方式并不难,当自己表达完负面感受,可以提出具体的想法和建议。

举例来说,我觉得光坐着聊天较无趣,建议大家去唱KTV,既可以一边吃东西聊天,同时还可以唱歌练歌喉。当你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别人就不会感觉你在泼冷水,而会认为你是对某个活动不感兴趣。

(此文转载自时报出版的专业谘商心理师林萃芬:《从说话洞察人心:摸透对方心理,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轻松驾驭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