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一带一路城市政策转向疏远北京

发表:2023年05月30日
记者黄兴义报导

位于“一带一路”最西端、多条“中欧班列”以此作为终点站的德国城市杜伊斯堡(Duisburg),多年以来一直积极和中国建立经济联系。但受俄乌战争及当今政治情势的变化,该城市正在转向,不希望再当德国的“中国城”。

据《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5月23日的报导,由于俄乌战争爆发,杜伊斯堡对北京支持俄国的立场感到不满。原来握有杜伊斯堡门户码头公司(DGT)30%股权的中远集团(COSCO),去年6月决定转让给杜伊斯堡港公司(Duisburg Hafen AG)。此外,与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合作打造“智慧城市”的项目,在去年11月被搁置,另一个在莱茵河岸建立一座中国商业中心的计划也已停摆。两年前还大肆宣扬杜伊斯堡为德国的“中国城”的地方官员,目前表明这已经不是他们想要使用的标语了。除了终止与华为和中远海运的合作外,当地官员也深感后悔,直言“我们做错了”。他们还透露,中欧班列在返回时都是空箱,暗示中方并没有履行其最初促进双边贸易的承诺。

人口约50万人口、位于莱茵河(Rhein)和鲁尔河(Ruhr)汇流处的杜伊斯堡,是德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en)的第五大城。由于港口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杜伊斯堡在20世纪发展成鲁尔工业区的物资中转站以及化工和冶金中心。但20世纪末德国的钢铁工业大幅没落,自此杜伊斯堡面临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减少等结构问题。为力求翻身,杜伊斯堡特别关注与中国建立经贸联系,将其定位为“一带一路”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自2014年3月习近平到访之后,近八成中国开往欧洲的货物列车都会在杜伊斯堡停留,目前西安至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最快需11天。在这里,货物被装上船只,或通过火车和卡车再次转运至欧洲各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