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帝王的称号

发表:2022年09月25日
文/赵家林

在史书或者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皇帝的各种称号,往往同一个皇帝便有很多种叫法,令人摸不着头绪。

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汉字文化圈内,帝王的名字是不能叫的,须避讳,但是姓氏不需要。例如李世民,李不需要避讳,而世和民经常用,很不方便。所以观世音改成了观音,民部改成了户部。康熙皇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玄烨,玄烨需要避讳,所以玄武门改成了神武门;道光皇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旻宁,广宁门就改成了广安门。

从左至右:秦始皇、唐太宗、宋太宗、晋武帝(公有领域)背景:紫禁城(123RF)
从左至右:秦始皇、唐太宗、宋太宗、晋武帝(公有领域)背景:紫禁城(123RF)

朱明王朝、清朝的很多王子、尤其是皇帝的名字特别怪,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让大家避讳。

既然皇上的名字不能叫,那怎么称呼他呢?一般来讲帝王都有好几个称号,其中皇帝活着的时候有两个称号,分别是尊号和年号;驾崩之后也有两个称号,分别是庙号和谥号。

尊号

尊号最有名的是秦始皇,寓意始皇帝,我是第一个。

另一个大家也比较熟悉的是武则天,这是她的尊号,全称是“越古金轮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不是她的名字,她的本名叫武曌(音赵),曌是她称帝后自己创的字,《旧唐书》:“则天皇后武氏,讳瞾,并州文水人也。”

她之前叫什么名字不可考,正史里没有记载。只有在《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意思是武则天的名字叫珝。因为是孤例,所以后人认为这是笔误所致,原本《新唐书》写的是武曌,但是后人在传抄时,不小心写成了武珝。

唯一能肯定的是,她不可能像一些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她的家人叫她“则天、则天”。

其他的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如唐明皇,明皇是尊号;慈禧太后,慈禧也是尊号。

活着的时候可以上尊号,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两个字,可以往上加字,然后越来越长,慈禧太后的尊号最后超过20个字。

写书的时候,如果需要提到当朝皇帝,一般写今上、皇上,或者简称上,都可以。尊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所以老百姓都是习惯用皇帝的年号。

年号

年号用来记年,中国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武帝建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0年开始有年号,汉武帝以前是没有年号的。

年号一般是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例如王莽,年号“始建国”,梁武帝年号“中大通”、“中大同”,四个字的年号较少,武则天用过“万岁通天”,宋太宗用过“太平兴国”。

中国历史上还有六个字的年号,像西夏这种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例如景宗李元昊,他用过“天授礼法延祚”,他的后代惠宗李秉常用过“天赐礼盛国庆”,这和中原的习惯完全不一样。

过去的帝王为了讨吉利,图喜庆,年号是经常换的,完全凭皇帝的个人喜好,这点在中国、日本、越南、朝鲜都是一样的。

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换了14个年号,武则天在位15年换了13个年号;造成后人如果要用年号称呼皇帝就很不方便,所以在皇上死后,会给他加上一个庙号和一个谥号。

庙号

除了需要称呼皇帝,还因为皇帝的牌位要供进祖庙,上面更不能写名字,所以要有庙号。

庙号起源很早,商朝就有,例如商王武丁,庙号中宗,庙号一般都是什么祖、什么宗。开国称祖,守城称宗,“子曰:祖有功而宗有德”,这也是祖宗一词的来历。所以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只有一个祖,剩下的都是宗。

但是有几个例外,例如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所以西汉太祖高皇帝就是刘邦,一般称为汉高祖,高不是庙号,是谥号;世祖光武皇帝是刘秀,世祖是庙号。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时候没有建立元朝,而是世祖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忽必烈也是开创的皇帝,所以他叫世祖。

清朝也一样,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但并未入关;始祖是顺治,因为顺治时期才入关,所以也是祖。唯一的例外是康熙皇帝,庙号圣祖。按照惯例,康熙应该是宗,为什么还是祖?

康熙驾崩之后群臣议庙号,因为康熙皇帝“名为守成,实乃开创”。平三藩收云贵、打沙俄收东北、平定台湾、平准噶尔收复外蒙古、新疆、西藏,这些事情都是以前的皇帝没有做到的,顺治帝时期的疆域没这么大,所以康熙庙号圣祖。

谥号

谥号是从周朝开始有的。皇帝,包括重要的大臣去世之后,用一两个字概括他一生的功过,这个称号叫做谥号。

谥号分为三种:美谥表赞扬、恶谥表批评、中谥表同情。追谥的准则曰“谥法”。

一般来说美谥居多。例如文、武、景、高。谥法曰:“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布义行刚曰景。”所以很多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景帝。如汉景帝,清光绪帝也是景帝,德宗景帝,景就是他们的谥号。

恶谥大家比较熟悉的,商纣王,杀戮无辜曰纣,这是商朝灭亡之后周朝给他上的谥号;隋炀帝,“去礼远众曰炀”,隋朝灭亡之后唐朝给他上的谥号,意思是不讲礼仪、远离民众。

中谥经常遇到的有怀、愍、哀、殇,如汉殇帝,短折(zhé)不成曰殇,汉殇帝刚出生一百多天就被拥立当了皇帝,两岁不到就驾崩了,很不幸,故曰殇。晋愍帝,在国遭忧曰愍,西晋最后一位皇帝,被匈奴人俘虏不久就被杀,很悲惨。

在唐朝前,不是每个皇帝死后都进祖庙的,自周朝起昭穆制曰“天子立七庙”,就是说帝王家只能供七位祖先。就需要从历代祖先里挑选七位有德行的人,给他立庙号,进祖庙供奉,其他人不供。所以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但是每个皇帝都有谥号。

所以讲唐朝以前的皇帝,都用他的谥号,什么什么帝,如文帝、景帝、武帝。到了唐朝以后所有的皇帝都能进祖庙,都被后世子孙供奉。

所以从此以后,用庙号来称呼一个皇帝。即唐宋元三朝,称呼皇帝都用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宗、宋徽宗、宋高宗、元世祖、元明宗等等。

大臣的谥号分为文臣和武将两种。文臣谥号以文字开头,一般后跟正、贞、成、忠等字;武将谥号以武字开头,一般后跟宁、毅、敏、惠等字;文臣武将通用的谥号以忠字开头,一般后跟文、武、定、烈等字,都是固定的。

“忠武”二字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例如诸葛亮谥曰忠武侯;南宋名将岳飞,宋理宗赐谥号忠武,后人称之为岳忠武王。

文官谥号最高级别是文正,然后是文忠。例如曾国藩曾文正,李鸿章李文忠。文正这个谥号宋朝一共9个人,明朝5个,清朝8个。

武将例如明朝开国功臣徐达,谥号武宁。

清朝亲王的谥号是一个字,如恭亲王奕䜣,谥号忠,死后被称为恭忠亲王;醇亲王奕譞,谥号贤,死后被称为醇贤亲王。

明太祖确立了一世一元制

明清两朝,就开始用皇帝的年号来称呼他们了,如康熙、乾隆、顺治,永乐、崇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确立了一世一元制,即一个皇帝在位,只能用一个年号。一个皇帝死了,无论几月,新君登基之后要在第二年的正月才能改年号。

日本也是这样,从明治天皇确立的一世一元制,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

往往这个年号,就代表着皇帝本人。

崇祯煤山自缢,就不称呼他的谥号和庙号了。但是崇祯死后,各路政权为了笼络人心,以表示自己的法统地位,纷纷给崇祯帝追谥号,但是均未获后世承认。

一世一元制有两个例外,清朝是皇太极。皇太极在做可汗的时候年号天聪,称帝之后改年号为崇德。因为身份变了,从可汗变成了皇帝,所以改了年号。

最特殊的是明朝,明英宗年号正统。正统14年,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继位,年号景泰。景泰帝驾崩之后,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复位,年号改天顺。所以明英宗也有两个年号。

末代皇帝与末代皇后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史称宣统帝。宣统是他的年号,因为活着的时候帝制就取消了,所以他没有尊号、庙号、谥号和陵寝。台湾的清皇室后裔追谥溥仪宪宗,私谥: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前面都是形容词,最后一个字“襄”是谥号,即宪宗襄皇帝。

清朝皇后的谥号第一个字都是孝,第二个字每个人都不一样,第三个字和皇帝的谥号一样。如大家熟知的孝庄,也就是皇太极的妻子,康熙的祖母,史称孝庄文皇后,文是皇太极的谥号。

末代皇后婉容,2002年被内地满族后裔私谥孝恪愍皇后,由此可以判断宣统帝的谥号是愍。但是由于帝制废黜已久,这些谥号都没有获得后续政权的承认,故曰“私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