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眼中最伟大的7位军事家(上)

发表:2021年08月30日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是全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在1796年至1797年间,他将濒临失败的革命运动从意大利带回法国,并在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Battle of Austerlitz)中击败了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Czar Alexander I)。1805年的乌尔姆战役(Battle of Ulm)中,拿破仑军队包围了奥地利全部军队,迫使他们投降。这些只是拿破仑辉煌战绩的一部分。

但拿破仑也是历史的学生,一再指示下属研究在他之前的7名军事家指挥的战役,认为这是学习如何作战并成为一名伟大将领的唯一途径。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拿破仑说:“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你的才能会得到启迪和激发,你将学会拒绝所有与这些伟大军事指挥官原则相悖的格言。”

根据拿破仑的评论,对下述历史上7位军事家进行了排名:

第7位 欧根亲王

欧根亲王

萨沃伊家族的欧根亲王(1663年~1736年)是个野战元帅和政治家,效力于奥地利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其39年的军事生涯中,曾13次受伤。欧根亲王最辉煌的战绩之一是1717年对抗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的围攻贝尔格莱德战役(Siege of Belgrade),此战他以骑兵进攻方式,引领新的军事进攻潮流。

从1714年末起,奥斯曼帝国攻占威尼斯共和国控制下的摩里亚,并围攻科孚岛,谋求修改《卡尔洛维茨和约》。1716年初,一向关注东方问题的欧根亲王建议查理六世介入战争,重新对奥斯曼帝国开战。他本人重上战场,指挥全局。

1716年7月,12万土军在驸马达玛德•阿里帕夏的指挥下,向奥军进攻。8月5日,欧根在彼得罗瓦拉丁以8万奥军大败土军,歼灭土军3万人,达玛德•阿里帕夏阵亡。1717年,欧根亲王在获得增援后,开始围攻奥斯曼帝国在东欧最重要的基地贝尔格莱德。此时,有一支人数上占优势的土军赶来救援,架起大炮轰击奥军营垒。善于依凭营地的欧根亲王很快做出了反应:留1万人监视城中守军,亲率6万人于8月16日凌晨夜袭敌营,击溃土军。一周后攻克贝尔格莱德,对土战争胜利结束。这是此前、此后200年帝国军队深入巴尔干最远的时期。彻底解除了奥斯曼帝国对奥、匈的威胁。

就在这次战争中,军中一位不知名的战士在军营中为他谱写了一曲颂歌《高贵的骑士》,立刻在德语地区广泛流传。二战中此曲改名为《欧根亲王进行曲》。拿破仑认为,在军事科学,利用数学方法准确分析所有作战机会并得出精准结论等方面,欧根亲王是最好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第6位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1611年至1632年期间,古斯塔夫成为瑞典国王,即古斯塔夫二世(1594年~1632年),他帮助瑞典扩大了领土版图。古斯塔夫二世最举世闻名的战绩之一是取得30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期间的布雷滕费尔德战役(Battle of Breitenfeld)的胜利,他的军队与撒克逊人(Saxons)一起作战,从两翼击溃天主教军队(Catholic army),并歼灭了对手。今日的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有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以纪念这位君主。

古斯塔夫以灵活运用野战炮兵著称。除此之外,他注重主动进攻,比一般线性作战更强调机动性。他指挥的装备滑膛枪的火枪手射击准确,装填速度是当时其它国家的士兵的三倍。现代军校把这个称为优势火力。因此,克劳塞维茨和拿破仑都把古斯塔夫二世尊为自古以来最伟大的统帅之一。他坚持不懈,亲近手下官兵,为此他获得威望甚巨。

古斯塔夫热衷于亲临前线带队冲锋,颈部、喉部、腹部都受过枪伤,有一发子弹留在他颈部靠近脊椎的地方。因此他不能穿常见的金属胸甲,因为胸甲压迫枪伤导致剧痛。古斯塔夫在吕岑战役时佩戴的是轻便的生皮盔甲,这副皮甲现在陈列在斯德哥尔摩王宫的军械展览厅。

古斯塔夫年轻时曾化名“嘎斯”(GARS)上尉微服游历欧洲各地,目的是游学和刺探“潜在的盟友和敌国”情报。嘎斯这个名字是拉丁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首字母缩写。古斯塔夫是一个受启蒙高度影响的统治者,他严格控制瑞典贵族,并扶持工商阶级对抗贵族阶级。

1630年,古斯塔夫使瑞典介入德国的三十年战争。次年古斯塔夫全歼德意志名将蒂利军约4万人,蒂利本人负伤南逃,欧洲为之震动,这也是线式战术首次在欧洲战场上被运用。在随后的卢森战役(Battle of Lutzen,1632年)中古斯塔夫二世阵亡。

拿破仑曾将古斯塔夫评价为西方军事史上四大名将之一,当中只有古斯塔夫一人来自近代。值得一提的是,后人的典籍中,拿破仑本人之后亦加入了此行列,成为了西方战史中第五大名将。

第5位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1740年至1786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12年~1786年)通过军事征战极大地扩张了他的领土。腓特烈二世最辉煌的一些战绩是在7年战争期间罗斯巴赫会战和洛伊滕会战,利用军队机动性以少胜多击败对手。

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强,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以普鲁士一个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其强悍程度,可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相媲美。罗斯巴赫会战更是腓特烈斜线阵势完美的表演之一,今天被美国西点军校选作那个时代的经典战役,以大模型重现在它的军事博物馆陈列中。军事史家亦把此战与洛伊滕会战许为腓特烈大帝军事艺术的巅峰之作,就像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会战一样。仅凭这两场会战,腓特烈就完全奠定了其作为古今最伟大名将之一的地位,普鲁士的一个永远的军事神话,从此诞生。后世拿破仑评价腓特烈大帝的时候说:“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的最高的赞誉之词”。

1785年西里西亚一年一度的秋季大演习中,英国王弟弗雷德里克王子(约克公爵),美国独立战争中出名的康沃里斯将军,拉法叶特侯爵都来参观,并向腓特烈致敬。当时腓特烈指挥的普鲁士军队的操演方法,成为全欧洲军界竞相模仿的样板,老国王在训练场上禁不住掩口偷笑“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在战术层次,腓特烈可以说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比拿破仑毫不逊色。尤其是在战役层次上:当时欧洲在战略和战术之间,没有战役学这个分科,而腓特烈就是大战术的创始人,德国人口中的“大战术”,就是现代军事科学中的战役学。欧洲军事学从古斯塔夫开始走入近代化,经过杜伦尼、马尔博罗、欧根、萨克森等历代名将的探索与尝试,到腓特烈手中,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给以总结。他所确立的作战原则,例如“保护你的侧翼和后方、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我们注意力的目标,应该是敌人的军队”等等,直接指导了拿破仑。可以说在战役指挥上,腓特烈是拿破仑的启蒙老师。

拿破仑于之后击败普鲁士时,曾经站在腓特烈大帝的墓旁说到:“假如他还活着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在这里。”由此可看出腓特烈大帝军事能力的地位。

第4位 蒂雷纳子爵

蒂雷纳子爵

作为法国陆军元帅,蒂雷纳子爵(1611年~1675年)曾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效力,是六大法国大元帅之一。他最伟大的战绩都是在法荷战争期间(1674年~1675年),蒂雷纳子爵军队直迎向两支敌军,以出色的机动能力突袭对手,始终把两支优势敌军隔开,使他们无功而返,并最终将日耳曼人赶出了阿尔萨斯。

拿破仑回忆说:如果我在战争中有一个像杜伦尼那样的人作我的副手,我就会成为世界的主人。

西方军事史籍称杜伦尼是“唯一一位胆略随军龄和经历俱增的大军统帅”。美国军事题材作家迈克尔•李•兰宁:他是一位掌握战术机动性的高手,不按常理出牌,以期出奇制胜和占得先机。他还能使受挫和消沉的军队迅速恢复士气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他将自己的军队从法国内部矛盾冲突中隔离开来,从而增强了法军的专业作战能力,他还善于聚集军队的忠诚感,使属下军官和士兵们保持战斗士气。杜伦尼在战场上运用的战术调遣异常精确,完美的战略部署如同在下国际象棋。

第3位 汉尼拔

汉尼拔

汉尼拔(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83年)是北非古国迦太基(现为突尼斯)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对手。在坎尼战役期间,汉尼拔迫使罗马帝国军队在不利的条件下发动进攻,最终歼灭了对手。这是他最辉煌的战绩之一。

公元前216年春天,汉尼拔先发制人地攻下了罗马人在普利亚平原的补给重地坎尼,截断其对罗马的粮食供应。此时罗马元老院选出了两位新的执政官盖乌斯•特雷恩蒂乌斯•瓦罗与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并为了将汉尼拔彻底铲除,动员了罗马共和国史上最庞大的一支联军,估计人数最高多达十万。

亟欲与汉尼拔一决高下的罗马众军团在两位执政官带领下南行至普利亚,在奥凡托河左岸找到他之后,于距其六英里之处扎营。罗马人将两支军队合并为一,两位执行官轮流隔日掌管指挥权。其中一位执政官瓦罗是个生性鲁莽傲慢的人,并一心渴望及早打败汉尼拔。汉尼拔利用这个特点,派骑兵骚扰罗马军营并干扰其水源供应,被激怒的瓦罗在次日轮到他掌权时,动员全军誓与汉尼拔一决胜负。

汉尼拔在此战中使用了其举世闻名的新月形战术,在战斗初期将军队部署成中锋凸起的阵形,以引诱罗马军集中攻打其中锋。面对占人数优势的罗马步兵,汉尼拔的中央步兵不久便节节后退,不疑有诈的罗马军涌入迦太基阵形中部,欲将其中锋击溃之后反抄其左右两翼。至此迦太基军阵形变成了凹陷的弦月状,将罗马主力包围在其中,其中锋并开始了顽强的反击。迦太基优势的骑兵在击溃罗马骑兵之后,在此时转头猛击罗马步兵的后方,至此汉尼拔成功地以较少的兵力彻底包围了人数为其两倍以上的罗马军。

罗马军彻底惨败。据不同资料的估计,罗马人在此役中死亡与被俘虏的人数大约有五到七万人。死亡者名单上包括了罗马执政官保卢斯(另一执政官瓦罗成功逃回罗马),前任两位执政官,两位财务官,共和国四十八名军团司令官中的二十九人,以及八十位元老院议员(约为罗马共和国政府25%-30%的成员)。

此战成为古罗马历史上最惨痛的败北,亦为全球史上在单日中伤亡最严重的战役之一。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从此之后再也不与汉尼拔正面交锋,改回使用被动的消耗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