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 一位父亲的教育心得(8)

发表:2020年07月26日
文/张季民(选自《新三才》网)

父母跟子女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栏目将刊登《亲子之间》系列文章,一位父亲记录了在不同场景中跟孩子的沟通,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迪孩子正面思考,不仅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还增进彼此的感情,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图:清玉/看中国)
(图:清玉/看中国)

相信老师,还是相信孩子?

有天傍晚,我去接国小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时,车上他就很委屈地跟我讲说,他在学校被老师责备的一件事。我看他吞吞吐吐地表达,心想铁定是有隐情,于是不急着追问他为什么被骂,而是轻松地引导他讲出整个事件的始末。

原来,他在学校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都会要求每位学生带根跳绳来热身,所以每次整队带到操场时,每个人都会带着跳绳,而为了避免跳绳拖在地上绊倒自己或他人,老师就要求大家要用橡皮筋把跳绳绑好,然后到操场上之后才能解开。

结果,儿子告诉我说,他一开始也有用橡皮筋绑,但后来发现绑得不紧,跳绳还是很容易脱落而拖在地上,于是后来他索性就不绑了,因此老师一直对此颇有微词。

那天,老师又发现他没绑跳绳,于是就责备他说为什么都没听老师的话,还说他整个学期从来都没有带橡皮筋来,并要罚他跑操场。

儿子可能也觉得有点委屈,于是就生气地把跳绳丢在地上,自言自语地说他讨厌体育课之类的话,准备去跑操场。

这时,老师听见他的讲话,再加上从态度与行为上的判断,于是认定儿子是在“骂老师”,就把儿子直接带到训导处,请训导主任开导管教。老师也在联络簿里留了言,说明这件事情。

当时在路上,我还没打开联络簿看,所以还不知道老师的留言。不过我听了儿子的说明,看着他紧张的神情,我知道他非常担心我会责备他,或甚至处罚他。

我想了一下,决定换个方式处理。于是我不急着帮他做对与错的判断或结论,而是引导他自己思考事件的内涵。

我问他说,当他发现橡皮筋不容易绑紧时,他有没有试过其它的方式,或是请教老师或同学要如何绑得更好呢?他想了一想,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没有。

再来,我请他再想想看,他当时丢下跳绳,自言自语的态度与音量,是否会让老师觉得是他在对老师生气、甚至是骂老师呢?儿子又想了一想,同意地点点头说是。

最后,我问他说,如果他今天是体育老师,他会不会也会觉得生气,觉得这个学生不尊重老师呢?儿子看着我,点点头认同。

好了,我想我的目的达成了,儿子已经可以完全了解事件的内涵,以及他未来该如何做好了,我也就不必“河东狮吼”来责备或是处罚他。于是我轻轻地摸摸他的头,告诉他说我希望他可以在这件事情中学到教训,以后再处理事物可以更加理性与智慧。当然,也要更能接受他人(包括师长)的指教。

回到家之后,我打开儿子的联络簿,才发现体育老师在联络簿写下的内容,竟然用了“暴怒”(丢跳绳)、“辱骂”(骂老师)等字眼来形容儿子今天的行为。如果我没有先听过儿子的解释,光看老师的留言,我可能就会认为儿子的行为非常的不好,简直已经达到了不可原谅的程度。

我请儿子也一起来看联络簿,然后对他说:“儿子,爸爸跟你相处好几年了,我很了解你的个性与为人。我知道你在路上跟我讲的都是真的,所以我不会因为老师这样写,我就又不相信你,或是生气骂你。不过,你得真正学到这次教训。明天上课时,你也要主动去跟老师道歉,说你以后会好好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会再做这样的事了。好吗?”儿子也非常认同地说“好”。

知子莫若父母,我愿意相信儿子所讲的话,但我也一定会在他言语或行为不恰当的时候,来给予纠正或者指导。

我知道,儿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去学习、去经历,这个过程中也一定会有很多磕磕碰碰的时候。

每当这种时候,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们一定不能因为溺爱或偏袒,就一味认为自己的小孩都没有错;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一味只相信老师的所见所闻,就忽略了孩子真正内心的话与想法。

做家长的应尽量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并帮助孩子去分析他行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其中对分寸的拿捏,则正考验着每个为人父母的智慧呢。

让孩子学会掌握自己的时间

儿子是家中独子,常会要求父母亲陪伴他玩游戏或看书,小时候因为他没有玩伴,一个人确实无聊,因此总是尽量陪伴他一起做这些事。前几天周末假日,早上叫他起床后,妈妈有事外出,我也临时有件工作要处理,暂时还无法陪他,结果他就坐在我工作桌旁发呆,然后一直抱怨我都不陪他玩耍或看书。

这时我突然警觉到,是否先前父母过度的陪伴,结果却让他失去自我独处与善用时间的能力呢?于是我静下心来,转过头认真地告诉他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自己应该要能掌握的,如果因为我在忙,你就无事可做,平白浪费掉这些时间在等待的话,那不就很可惜吗?既然爸爸有些工作得完成,这段时间你是不是可以自己安排看看,不论看本小书,或是玩个玩具,都能让你多学习一些东西,也就不会白费时间。”

儿子的领悟能力很不错,刚听我讲完,就自己离开到客厅去,过了几分钟,他带着一本书回来了,自己安静地坐下来看书,我也专心地把我的工作给做完。做完之后,我问他说:“你刚刚的时间,看了多少书呢?”他说看了十几页,也把书中讲的内容大致上讲述给我听。我看到他真的听懂我想讲的话,也感到很开心。

当天下午,我们到附近一家小书店去逛逛时,儿子自己选了一本图画书说想买,我一看是一本简介历史上的伟人或名人的童书,每个人物都用了几页漫画与文字的方式来介绍,我当然觉得很好,值得买。不过我还是很好奇问他说为什么想买这本书,结果儿子回答我说:“这些故事都短短的,以后如果你跟妈妈没空陪我的时候,我可以自己拿来看,即使只有一些时间,也可以看完一篇人物故事,学到一些新东西啊。”

的确,为人父母的责任,除了善尽陪伴之责,也应该要让孩子能理解到自己的时间(或人生)其实是应该自己来掌握的,因为父母亲再陪伴,也无法陪伴孩子整个人生,但是适当地让孩子学会自己掌握时间、养成善用时间的能力,却能陪伴他一辈子,好好的活出更充实与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