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好的迹象(下)
(接上期)
4、主动亲近、关心父母的生活
父母对孩子而言,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爸爸”、“妈妈”称呼,这更是影响着孩子的整个人生。
某家老大阳阳,是一个叛逆、还玻璃心强的男孩,父母担心生了二胎他心里会觉得委屈失宠,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迁就着阳阳。
(123RF)
可这非但没有让他感到安心,反而自私霸道,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不顺心的地方就指责爸爸妈妈偏心。
二儿子北北,从小在竞争环境下成长,一直乖巧懂事、做事情从不拖泥带水,妈妈说“放下手机睡觉”,就是再精彩的比赛也会不再看了。
对于两个孩子、两个不同性格,妈妈一直觉得老大被惯坏了,老二做事情小心翼翼也让她心生愧疚。
为了改变老大阳阳的自私霸道,她开始带着大儿子接触自己的工作,一个普普通通的洗碗工。
一开始还被大儿子嫌弃没本事,后来看着母亲累得满头大汗也从不抱怨一句,渐渐地就心生怜悯,不再跟妈妈大吼大叫。当阳阳问她:“工作那么累,为什么还要拼命干活呢?换个轻松点的不行吗?”
妈妈也不再避讳,而是耐心地分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当孩子主动亲近、开始关心父母的生活了,那这就是好的开始!
聪明的父母都在跟孩子交心、建立好关系,如果孩子在偷偷变好,那他们和父母之间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懂得接纳、和换位思考。
5、陪伴的力量
一个优秀的孩子,他们不骄不躁,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不妒忌,看到自己不如别人也不会自卑堕落。
有一位父亲,每年刚过完年就出去打工,接近年尾才回家跟家人团聚,缺少长期的陪伴,让留守在家的儿子深受影响。
因为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父亲平时还经常收到老师的电话访问。对于儿子在学校的劣迹斑斑:打架、旷课、不写作业,父亲第一反应并不是批评责备,而是满怀愧疚地觉得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为了和儿子联络感情,他买了一个可以打视频的智能音箱,每天下班后陪儿子聊聊天,再辅导辅导作业。
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好几年,而这份陪伴与守护,让父子俩的感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曾经破罐子破摔连作业都懒得写的浑小子,也渐渐开始改变自己,在学校认真听课、回家积极写作业,不会的题目也知道求助……
这,就是陪伴的力量,父母的陪伴能填补也能修复孩子受损的心灵。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一切的开始,孩子身上的任何问题也反映着家长身上的问题。不想在一件事情中错上加错,那父母改变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陪伴。
尽可能拿出“我陪着你、我相信你、我理解你”的精神,去和孩子好好相处,只要孩子的态度变好了、那一切自然就会跟着变好。这就是陪伴改变态度、态度又决定着结果。
6、谈论理想,对未来充满期待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对未来充满理想,然后再建立一个目标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前进。
小明从小到大,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夸他聪明,长大后一定会有一番成就。妈妈对此也抱以期望,可她却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别人说小明哪里优秀、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就改变主意,逼迫他成为那样的人。
读书期间,小明设计出的黑板报被选为校刊展示,大家觉得小明将来能成为一个画家。妈妈心动了,她觉得“当个画家也不错,挣钱容易还轻松”。
为了能实现这个梦想,妈妈大力培养小明画画,可艺术这东西讲究的是灵感,过度消耗反而起到负面作用。由于小明迟迟拿不出像样的作品,妈妈就开始心急火燎地施加压力。不是说:“为你付出那么多不知道上进”的话,就是指责“贪玩、不认真学习”。
事实上,小明并不是没有认真,而是在学习和画画的双重压力下,他需要鼓励和支持,妈妈的随波逐流,也导致他缺乏一个稳定的目标,理想固然重要,但明确目标才是脚下有方向的必要性。
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两个人分别以703分、和730分,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这种一门双杰的好事,羡煞旁人,会让很多父母忍不住感叹:“养儿如此,做梦也会笑醒”。
而双胞胎兄弟接受采访时,他们的父亲也坦然告知:“两兄弟是自从参观完清华大学后开始立志,一定要考上这个大学。”不难看出,一句:“我要考清华”不仅仅是理想,更是孩子为自己设定的脚下目标。
如果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前进目标,那这一定是好事,我们当父母的也应该支持并鼓励。相信孩子会成功,并为了这个目标默默支持他,要鼓励他不要半途而废,孩子优秀起来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