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 一位父亲的教育心得(34)

发表:2021年02月22日
文/张季民(选自《新三才》网)

父母跟子女的有效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栏目将刊登《亲子之间》系列文章,一位父亲记录了在不同场景中跟孩子的沟通,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迪孩子正面思考,不仅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还增进彼此的感情,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图:清玉/看中国)
(图:清玉/看中国)

孩子 爸爸相信你

一天下午,还在上班的时候,手机传来一封儿子学校老师发来的简讯,内容说儿子今天在学校某堂课中,上课不守秩序被老师处罚,并且还跟该课程的老师顶嘴,除了让我们父母知道之外,也希望我们可以跟儿子教导一下。

我收到老师的讯息后,脑中立刻想着:“这不是我儿子的本性,晚上我会好好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或许他在某些态度上处理不当,但不会是如同老师描述的行为
才对。”

于是,晚上去接儿子的时候,原本我还想先轻松闲话家常再来谈这件事,想不到儿子一坐上车,就主动问我说:“爸爸,今天老师是不是有传讯息给你?”于是就开启了我跟儿子之间的对话。

我说:“是啊,你要不要先主动跟爸爸讲一下事情的经过呢?”儿子说:“其实,是课堂上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就想了一个答案讲出来,结果老师认为我在捣蛋,所以就要我罚站在座位上,我当时也跟老师辩论了一下为什么我要讲这样的答案。”

儿子继续说:“后来,我想老师还要上课,同学也没有兴趣听我们辩论,我就告诉老师说‘我建议你不要再讨论这件事了,先上课好了’,然后老师就认为我在顶嘴,然后就去告诉我们班导师了。”

我一听,也就知道这确实是我儿子的作风,只不过态度与表达方式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于是,我和缓的跟儿子沟通说:“嗯,爸爸知道你的本意不是坏的,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这样的行为与态度,有哪些地方可以再改进的。”

我就问儿子说,首先,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前,有没有先举手?儿子说:“没有,因为以前有时候我都会先举手,但是老师都不太会点我来回答,反而点没有举手的人回答。所以我就不想举手了。”

我笑着跟儿子说:“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前先举手,是一种上课的礼节,你想想看,如果大家都不举手就直接回答,一方面是你一句他一句,大家根本听不清楚谁讲的话;另一方面,举了手也不一定要点你来讲,因为老师会整体衡量所有学生的表现,如果课堂上都只是几个人在回答,那没有举手的人也就都没机会回答了。”

“所以老师才会反而点没有举手的同学,给他们机会来回答啊。也就是说,你举手是因为要遵守上课的礼节,但是老师要不要点你来回答,是老师整体考量之后的决定,也是老师的权力喔。如果举了手没被点到,那也没关系,因为你自己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

儿子很快就可以听懂,所以也看着我点点头。

“再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你后来的行为,”我继续说,“我知道你的本意是不想影响同学的上课,所以希望老师就不要再讨论你的答案,继续上其它的内容。这个出发点是好意的,但是你表达的方式与行为会让老师误会,特别是你用了‘劝’这个字,会让人感觉说他的行为不好,你要‘劝’他做啥事这样。”儿子又同意的点点头。

“可是,老师上课没有规定一定只能讲课本内的东西啊,有时候这样跟同学互动讨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学,也就是说,老师决定花多少时间讨论,花多少时间讲解课文,其实就跟刚刚举手的事情一样,都是老师自己衡量整体课程内容来决定的,所以你可以不用帮老师想这么多,这样反而让老师误会你在顶嘴了。”儿子继续点头。

最后,我看儿子已经知道这个事件我想要教导他的事物,我就再跟儿子讲说:“儿子,你知道吗?今天我收到老师的简讯时,其实我是相信你不会真正做出这样的事情,你一定是有你的想法,而且也是善意的、好意的,不是恶意要捣蛋或顶嘴的,所以我根本就不会担心,也不会一回来就责备你,因为我是你爸爸,我非常了解你啊。”

儿子听了之后也很开心,也知道以后要如何改善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