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试院又称为“棘院”?

发表:2019年10月27日
文/心语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种以分科考试取士的制度,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清末。

唐朝科举取士分常科、制科两种,而常科和制科的诸科目中,明经与进士两科最受士人重视。

宋袭唐制,但改革了科举的内容和方式,形成州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明清时则为院试、乡试、会试及殿试四级考试制。

(公有领域)
(公有领域)

贡院,举行会试、乡试的场所,即试院、考场。如《明史•选举志二》:“试士之所,谓之贡院。”

唐玄宗开元年间,因考功郎中不受士子敬重,于是将原由吏部主持的进士考试,改归礼部负责,并开始设置贡院。

如唐朝李肇撰《唐国史补•卷下》中载:“开元二十四年,考功郎中李昂,为士子所轻诋。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

乡试是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中试者称为“举人”。

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为“秋闱”、“秋试”。乡试的考场设在各省省会的贡院,院内有分配给每位考生的小屋数千间,小屋依《千字文》编列号数,称为号舍、号房,如天、地、玄、黄之类。

每一号舍高六尺,宽三尺,深四尺,无门,只容一人。考生在号舍内,白天写考卷,晚上睡觉。

乡试共考三场,每场三天,考生要自带笔墨灯烛,衣被饮食。进入号舍前要经过严格的搜查,以防止夹带舞弊,入号后不得再出入。

号舍设备不佳,环境极其恶劣,若遇刮风下雨,考生只得用自备的油布来防风雨。

清朝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中对此有贴切的形容:“那号舍立起来直不得腰,卧下去伸不开腿,吃、喝、拉、撒、唾,纸、墨、笔、砚、镫,都在这块地方。”

由于科举考试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考上了就等于可以荣华富贵一生,因此历代的科举考试,都有作弊行为发生。

历朝历代为了能够公平取士,以及保持贡院的考试秩序,对于舞弊之事能够防微杜渐,因此,考生进入贡院之前都有点名、识认及搜检等严苛规定。

此外晚唐五代试士,为了防止放榜时士子喧哗吵闹,就用荆棘围在试院的四周,如《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上载:“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意思是说,贡院的惯例,在放榜日,都要设置荆棘,关闭院门,以防落第的人不满肇事。

后来,贡院为了防止夹带传递作弊,或防止闲人擅自进入,也会在贡院四周围上荆棘,因此贡院又称为棘院、棘围、棘闱。如清朝厉荃辑《事物异名录》上载:“棘院,贡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