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宝典《三字经》(27)

发表:2019年05月29日

序言:《三字经》是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是中国古典书籍中最浅显易懂又精华的读本之一,经久不衰。《三字经》涉猎典故广博,承载/传递着中华五千年辉煌的正统文化,包括常识、文学、历史、人伦、哲学、天文地理、忠孝节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三字经》到今天仍是教育儿童的宝典,历久弥新,其中有趣的故事也同时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与道理。

三字经

 

原文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字词义解释

(1)光武:指汉朝光武帝刘秀。
(2)兴:复兴。
(3)为:建立。
(4)东汉:朝代名。自光武帝至献帝以洛阳为都,因洛阳在西汉首都长安的东边,故史称东汉。
(5)终:结束、灭亡。
(6)于:至。
(7)献:帝号。指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刘协(汉献帝)。
(8)魏:朝代名,三国之一。曹丕篡夺汉献帝帝位,代汉称帝,国号魏,与蜀、吴并称“三国”。
(9)蜀:朝代名,三国之一。刘备继承汉统称帝于蜀,史称为蜀汉。
(10)吴:朝代名,三国之一。三国时期孙权所建。
(11)争:争夺。
(12)鼎:九鼎,是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
(13)号:号称。
(14)三国:汉末,魏、蜀、吴分立的时期,史称为“三国”。
(15)迄:结束于、终止于。
(16)两晋:史学上对中国西晋和东晋的合称。

译文参考

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建立东汉。汉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汉朝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互相争夺汉朝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代。一直到晋朝兴起,三国被灭,才结束纷乱的局面。而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读书笔谈】

这一课从东汉的兴起,讲到汉末三国三分天下之后,终结于晋朝。记得《三国演绎》在结尾处总结到:“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古人认为,历史是上天安排好的一场场大戏。

西汉末年,君主昏庸,沉迷享乐,官吏腐败,政治黑暗,民怨沸腾,让王莽有机可乘。而光武帝吸取教训,选贤任能,谦和中平,虚心纳谏。他珍惜人才、尊儒学尚仁德,从而赢得民心并迎来东汉的复兴。

到了东汉末年,三国分治天下,又上演了一段诸葛亮展现才智的大戏。历史上有一著名预言,叫《马前课》,就是出自诸葛亮之手。他准确地描述了从三国以后一直到今天的历史大事,令人称奇。那么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智慧呢?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半神的文化,许多人乐天知命,宠辱不惊。他们深知历史自有它的安排和发展规律。其实,懂修炼的人都知道这种智慧其实远远超出了人的层次,达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的境界。

魏、蜀、吴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鼎立。

【故事天地】

三大以弱胜强的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代有名的战役,结果都能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深具戏剧性。

官渡之战中,袁绍70万人马对战曹操7万人马,而且曹操粮草不济。就在曹军眼看要全军覆没的关口,曹操用计烧了敌军的粮草,击败了袁绍。

再看赤壁之战,曹操拥雄兵83万,而孙刘联军只有几万人马,眼看曹操即将一统天下,但一场火攻令他折戟沉沙,险些命丧华容。

猇亭之战中,刘备统兵70余万,而孙权只有几万人马,就在东吴将玉石俱焚之际,陆逊火烧连营700里,致使刘备败回白帝城。

每一次战役,都是在千钧一发、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发生一件极其不可能的事,并让历史在那里转折。

这是因为天意如此,非要达到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会让一个国家不到神安排的时间就覆灭,同时也在教导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