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宝典《三字经》(26)

发表:2019年05月23日

序言:《三字经》是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是中国古典书籍中最浅显易懂又精华的读本之一,经久不衰。《三字经》涉猎典故广博,承载/传递着中华五千年辉煌的正统文化,包括常识、文学、历史、人伦、哲学、天文地理、忠孝节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三字经》到今天仍是教育儿童的宝典,历久弥新,其中有趣的故事也同时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与道理。

三字经

原文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字词义解释

(1)嬴秦:嬴,姓氏。秦,战国时代秦国灭六国后,秦王政于西元前221年建立秦帝国,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的名字姓嬴名政。嬴秦是指秦的封地祖先姓氏为嬴。
(2)氏:姓的意思。
(3)始:才、开始。
(4)兼并:这里指兼并战国时代的六国,统一天下。
(5)传:这里指传位。
(6)二世: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始皇帝崩,宦官赵高伪造遗诏杀长子扶苏,立次子胡亥为帝,称为二世。
(7)楚汉争:楚汉相争,从秦末年到汉建立的四年期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各自称王,争夺天下。
(8)高祖:汉高祖,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
(9)兴:兴起。
(10)汉业:汉朝的基业。
(11)至:到。
(12)孝平:汉孝平帝。
(13)王莽:孝元皇后的侄儿。孝平帝时,王莽以外戚专权,后篡汉称帝,改国号为“新”。
(14)篡:以不当手段夺取君位。

译文参考

秦王嬴政吞并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统一天下称帝,是为秦始皇。后来宦官赵高伪造遗诏,传位给次子胡亥,是为秦二世。后来出现了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各自称王,相互争夺天下的局面。

汉高祖刘邦兴起,赢得胜利,建立了汉朝的基业。到孝平帝时,外戚王莽专权,孺子婴继位后,王莽篡汉称帝,改国号为“新”。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

【读书笔谈】

这一课讲了秦与西汉两朝的兴亡大事。目的仍然是以史为鉴,后世需要对这两个朝代的王朝开创者的功过和末代的亡国教训进行总结和评价。

由于对秦始皇的争议一直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只给出一些思考的提示,希望孩子能不脱离实际的时代背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秦始皇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亲政,至三十九岁完成统一大业,只用了十七年,就迅速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年的诸侯混战局面,遂又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即统一文字、度量衡、法制、国道,废除封建(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制度,建郡县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朝。郡县政体直至今日,都被普遍采用和借鉴,没有大的改变。

很多人认为他是暴君,但试想一下,为什么他在征服六国的屡次征战中,从不见其有关坑卒、屠城的记载?实际上,他在那样的混乱现实中,敢于保留多数王族后代,实为中国历史上很有胆识和胸襟的君王。后代历史,文人多将秦始皇横扫六国描述为“暴”,实在是一些六国后裔,不甘亡国之恨,不念秦始皇活命之恩,反冠“残暴”之名于秦始皇的缘故。倘若秦始皇真如此“残暴”,六国后裔恐怕早被赶尽杀绝。

他能迅速统一六国,必定才智过人,志向高远,是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明主。若非如此,人才不会从各国汇聚到秦;没有人才,混乱了五百年的艰巨的统一大业根本不可能完成。

秦始皇用人的最大特点是用人不疑,给手下将、相以极大自主权。他将二十万大军交于李信,将六十万大军交于王翦,将三十万大军交于蒙恬,不干预他们指挥作战。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对那些功臣宿将,继续委以重任。著名将相都善始善终,君臣极少猜忌。

至于“焚书坑儒”,则涉及到去伪存真,为留下正统文化从而严加整理各方面的论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