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习近平反腐 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官员消极怠工的态度已经蔓延

发表:2019年05月03日
记者林中宇综合报导

习近平近几年以强力反腐知名,不过反腐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韩国媒体近日的报导关注到了这一点。

据《朝鲜日报中文网》报导,习近平政权旨在铲除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而展开的反腐败运动反倒带来了加强官僚主义的负面效应。报导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时不时召开的“反腐学习会议”,相较于挑战和创新,更热衷于思想检验。

报导引述香港《南华早报》早前一则报导称:“目前的情况完全违背了现政府旨在改变公务员体制,提高工作成果的初衷。”

2019年3月15日,人大闭幕会议后,代表们离开人民大会堂。(AFP/Getty Images)
2019年3月15日,人大闭幕会议后,代表们离开人民大会堂。(AFP/Getty Images)

据悉,天津市从2017年6月起至去年共计召开了1.6万次面向公务员的反腐败会议,平均一天召开30场。前天津市长和公安局局长接连因受贿罪落马后,天津市当即表明要改正的决心,增加会议次数,反复举行小规模的小组讨论会。

《天津日报》还自夸称:“天津市彻底树立了公务员纲纪。”但报导说,事实上,在天津的公务员之间却出现了:“每天出席会议,没时间工作”的言论。

这种情况其实在中国各地官场都很普遍。许多官员对于反腐整改的响应明显是任务式和敷衍了事。在当局更热衷于思想检验,大搞所谓“政治体检”的压力下,中国的一线公务员相较于工作能力,更加注重证明自己的“清白廉洁”。

比如,广东省一位公务员被上级列为“需要关注的对象”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思想没有问题,不得不以“社会稳定目标”为题写了一篇长篇的汇报文章。

报导说,公务员消极怠工的态度已经蔓延开来,以致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等各项行政程序也出现了推迟。

事实上,怠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公开的陆媒报导显示,近年整个中共官场怠政懒政乱象频现。官员被曝在上班时间赌博、吸毒、打游戏、网购、看色情片、甚至通奸等。

大陆官媒曾多次报导,总理李克强自上任以来,因为“政令不出中南海”和官员怠政等“经常发火”。据官媒披露,有一次李克强发火时,一度用茶杯敲砸桌子。

今年3月5日的两会上,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及官员怠政等老问题,似乎火气很大。

他说,“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重留痕轻实绩,加重基层负担。少数干部懒政怠政。”

李克强讲话中批评官员怠政的还有许多,比如,针对企业做项目被政府机关繁琐手续刁难,他说,“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决不允许搞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决不允许刁难企业和群众”,“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怠政”、“懒政”被认为是各级官员对反腐的一种另类抵挡方式,正成为让当局无计可施的另类政权危机。

官方专家的观点则归因于“严格的公务员评价制度”。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严格的公务员评价制度正使官员们成为‘逃避责任的高手’。”

北京于3月11日出台了一些文件要求解决形式主义突出的问题,为基层减负。官方媒体则异口同声地跟随高层的调子批评官僚主义。

今年3月21日,江苏响水化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官方也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地方政府的形式主义。

但外界认为,这显然在误导社会舆论,除了一贯的官商勾结,这场盐城惨祸实际上是中共屏蔽信息和引导新闻舆论的维稳机制所致。屏蔽言论、掩盖真相加速了灾难的到来。当局一直打压记者和维权人士,也使民众丧失知情权和社会援助。

政治与经济学者程晓农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共当前面临的真正风险是经济风险,而在中国这种集权体制下,经济风险本身就意味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则直接表现在官场,主要是反腐以来官员对高层的反腐行动极度不满,然后出现耳语诋毁和消极怠工。他们对近年来“用反腐逼合作”的方式百般抵触。

程晓农认为,中共官员有二心。他们不是与专制有二心,而是与反贪有二心。现在官员们面对经济下行的风险大致有三种做法:一是看笑话,看你们上面怎么办;二是少干少错,坐着不动,谁也抓不住自己的毛病;三是盲干,上面喊东,他们在东面闹一番,上面喊西,再转到西面闹一番,至于是否对经济有益,那就不管了,反正照章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