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 最高的境界 顺其自然的智慧2018-07-15历史文化文/云中君“晴耕雨读”一语融会了三国时期一代高人诸葛亮的心血与人生智慧。在中国古代,农人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下雨天大家用来休闲,有志向
- 芦沟桥上有多少只石狮子?2018-07-15历史文化文/意文提到芦沟桥,总不免让人连想起芦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在此处发生,也拉开持续八年之久抗日战争的序幕,“芦沟桥”因此成为具有
- 唐宗室名将 河间王李孝恭 (1)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2018-07-15历史文化文/云中君李孝恭(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的从侄,大唐宗室名将。其曾祖父李虎(第三子李昞即唐高祖之父,第七子李蔚即李孝恭祖父),是北周八柱国
- 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看古画中的“避暑方案”2018-07-07历史文化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夏天气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著空调才能入眠。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小编
- 穿越千年的淘气 古画中的“婴戏”2018-07-07历史文化“婴戏”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题材,从唐宋到元明清时期,孩童们的可爱淘气、天真烂漫无不是画家笔端的灵感。“婴戏图”既体现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又表
- 屋顶的吟唱 梁思成与林徽因2018-07-07历史文化文/赵长歌“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我了吗?”一问一答间,梁思成、林徽因,不
- 为什么古人称 隐居山林为“采薇”2018-07-07历史文化薇,一种天然生长的野菜,就是俗称的野豌豆,是清贫人家日常生活粮食的补充。那么,为什么古人称隐居山林为“采薇”呢?采薇,作隐居山林之意,源自于《史记•
- 百官楷模 申国公高士廉 (下)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2018-07-07历史文化(接上期)任人唯贤 编纂《氏族志》劳苦功高 画像凌烟阁唐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回京任吏部尚书,晋封为许国公
- 为什么称国家的 最高行政机关为 “内阁”?2018-07-01历史文化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内阁”这一名称,来称呼各国的最高行政机关,那么,“内阁”这个称呼是如何产生的呢?唐玄宗末年时设置了翰林学士,是由擅长文词的
- 云南的双龙桥为何又称为“十七孔桥”?2018-07-01历史文化云南省南部“建水”古城,自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唐时期,筑有一条“通海城路”,就是
- 百官楷模 申国公高士廉 (上)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2018-07-01历史文化文/云中君高士廉(575年~647年),本名高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他祖上世代为官,曾祖父名飞雀,在北魏被追认为太
- 千年的虎丘塔--中国的“比萨斜塔” 2018-06-22历史文化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举世闻名,人人皆知,但是,在中国有一座比它早上一百多年的千年斜塔,虎丘塔。虎丘塔在苏州城西北三公
- 开国名将 宋国公萧瑀 (下) 【大唐英雄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2018-06-22历史文化(接上期)嫉恶如仇严厉清正刚直不阿五次罢相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前朝宰相
- 为什么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称为“三伏天”?2018-06-17历史文化民间有句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意思是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天,最热是三伏天。那么,为什么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称为“三伏天”呢?据《史记•秦
- 中国首座启闭式桥梁——广济桥2018-06-17历史文化文/意文广济桥座落在广东省潮州市东部,横跨于滚滚韩江之上,东傍笔架山,南眺凤凰洲,西临东门闹市,北仰金山,直对广济门,因而得名。另因有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