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 为什么古人写信常用“顿首”二字?2019-08-03历史文化中国用书信作为往来沟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
- 贵州第一山——梵净山 2019-08-03历史文化“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这首在贵州广为人们所流传的歌谣,贴切且生动地唱出了梵净山的美丽与神秘。
- 读懂5句话 人生越来越顺(图)2019-08-01历史文化【1】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苏东坡曾说:“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异人奇事 闻所未闻(图)2019-07-31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不少身怀绝技之异人,也有过不少闻所未闻之奇事。 遭人陷害遇异人 及时点醒未遭罪
唐室宗亲唐宁王之师袁嘉祚, - 古代的剑上 为何要绑剑穗?2019-07-28历史文化你有发现吗?古代的剑上总是绑了剑穗。其实,这正是古人大智慧的呈现。且听小编缓缓道来。
- 古人为何睡觉喜欢用硬枕头?2019-07-28历史文化看古装剧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奇怪,古人为什么都要睡那种高高的或是四四方方的硬枕头?难道不会觉得脖子需要软绵绵的枕头,不然会靠得不舒服吗?
- 全能型音乐家——孟德尔颂2019-07-28历史文化比起巴哈和贝多芬这两位作曲天王,孟德尔颂(1809~1847)的名气并不算十分响亮,但他却也称得上是古典音乐界里的重量级人物,孟德尔颂(Felix Mendelssohn)是难得的全能型音乐家,身兼钢…
- 爱因斯坦心中 哪里是祖国2019-07-22历史文化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向协约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整个柏林都沸腾了。热血青年们欢呼雀跃,姑娘向排队出征的士兵们献上飞吻。但是凡尔登绞肉机和索姆河的地狱,吞噬了德国热血青年和他们的热血敌人。…
- 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 一篇中学课文让他背负几十年骂名2019-07-21历史文化中国大陆的初中课本中,同时收录了一篇毛泽东1949年8月发表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和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在文章里,毛泽东批司徒雷登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者,而闻一多却说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 为什么称以笔墨谋生为“笔耕”?2019-07-13历史文化在有些场合,当需要自我介绍时,往往有的人会以“笔耕”来介绍自己的职业,别人一听,就知道此人是以写文章为业的。在古书上也有记载,如《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及元朝萨都剌《…
- 庭坚涤秽 2019-07-13历史文化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叫黄庭坚,表字鲁直。他是洪州分宁县人。黄庭坚从小十分勤奋好学,23岁时就考中了进士。元佑年间,他做了太史官。黄庭坚一生不仅为官服务朝廷,造福天下百姓,而且还专心致力道德学问,以…
- 大文豪苏东坡的儿子们 最终是什么结局?2019-07-13历史文化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他生前娶过两妻一妾,都是王姓女子。两妻是王弗和她的堂妹王季章(王闰之),一妾则是王朝云。
- “泛欧野餐”一顿野餐 把共产主义给吃没了2019-07-04历史文化中国人现在见面不再像以前那样问“您吃了吗?”,生活条件好了,不问这个了,但是跟朋友联系的时候,喜欢说的还是和吃有关:“好久不见了,什么时候一块吃个饭?”其实,不光是普通人之间,很多生意,甚至国际间的大…
- 深圳经济特区是被大逃港逼出来的? 逃港的大陆人 中国柏林墙的故事2019-06-28历史文化委内瑞拉,一个曾经是南美洲最富有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后,2000万人口,360万人选择外逃,刷新了近代和平时期民众用脚投票的新记录。汹涌的人群挤满玻利瓦尔国际大桥的照片震惊全球。
- 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后要有垂珠?2019-06-28历史文化在古画或电视、电影中演的古代宫廷戏剧,我们看到皇帝戴的王冠中,有一种是平板且前后有串串的垂珠,随皇帝的头摆动而摇晃着,那顶就是冕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