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 战场救皇帝性命 骑兵的遗物令人目瞪口呆 (组图)2019-12-11历史文化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只是后周柴世宗手下一名将军,有一次与敌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厮杀。赵匡胤正杀得兴起,不料他的战马突然中箭而死。
- 一个人的相貌 体现了人生态度 (图)2019-12-09历史文化与人初次相识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在第一印象中,一个人的相貌又占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说看人的第一步,就是先看脸。
- 【玄奘取经】之四 东归大唐 译经千卷2019-12-07历史文化在西行的路上,他经历的危难有千百次之多,普通人是无法靠肉身承受的,那他又是靠什么化险为夷的呢?
- 为什么古代的法官要戴“獬豸冠”?2019-12-03历史文化在古籍《后汉书•舆服志下》上记载:“法冠,一曰柱后。……,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及汉朝蔡邕《独断》曰:“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
- 【玄奘取经】之三 历尽险阻 终抵印度2019-12-03历史文化在西行的路上,他经历的危难有千百次之多,普通人是无法靠肉身承受的,那他又是靠什么化险为夷的呢?
- “ 乐圣 ” 师旷:国家一旦陷入这五种昏暗 必然垮台(图)2019-11-26历史文化师旷,字子野,今山西洪洞人,大约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公元前572-532年)。师旷天生眼盲,所以自称盲臣,
- 【玄奘取经】之二 取经路上遇神迹2019-11-25历史文化在西行的路上,他经历的危难有千百次之多,普通人是无法靠肉身承受的,那他又是靠什么化险为夷的呢?
- 为什么“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2019-11-25历史文化宋朝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及《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
- 不是神话是历史 诺亚方舟为什么没有舵?(组图)2019-11-21历史文化“可以99.9%地肯定,所发现的遗迹就是圣经中的诺亚方舟”——2010年4月28日,一支由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探索队在北京宣布,
- 成语小故事 半途而废2019-11-18历史文化【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 为什么古代的法律又叫做“三尺法”?2019-11-18历史文化在《史记•酷吏传•杜周传》上载:“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这段记载是说,西汉武帝在位时有一大臣,名叫杜周,善于揣摩上意,阿谀奉承,以少说话为处事重要原则。
- 【玄奘取经】之一 为求佛法“冒越宪章”2019-11-18历史文化《西游记》里唐僧的真实原型玄奘,一生堪称传奇。
- 成语小故事 不耻下问2019-11-11历史文化【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尊师重道的千古典故2019-11-11历史文化第一个要说的是文王、武王师从贤者姜子牙的故事。
- 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2019-11-11历史文化张謇(音“简”)(1853~1962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常熟人。他是清末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也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