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 为什么贽见之礼用雁和茶?2020-02-18历史文化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礼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嘉礼”。《礼记·昏义》中说:“昏礼者,礼之本也。”意思是说婚礼乃是所有礼仪的根基。
- 【大明英烈传】亮节孤忠 史可法舍生取义2020-02-18历史文化史可法(1601~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明代河南祥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其子史从质说:“我家必定昌盛。”史可法之母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其屋舍,生史可法。以…
- 为什么说 “ 天无绝人之路 ”?2020-02-17历史文化天无绝人之路,很多人都听说过,很少有人仔细思考过其中的缘由。其实,神佛无时无刻的在看护着人,人注重道德修养,多行善事,不做恶事,积下大德,神佛给人大福报;人在迷中,看不到天理的展现,在一时的贪欲、恶念…
- 成语小故事 病入膏肓2020-02-10历史文化【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明末帝师名将—孙承宗/【大明英烈传】2020-02-10历史文化孙承宗,号惴阳,保定高阳人,生于明嘉庆四十一年(1563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进士,天启二年(1623年)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他也是明末的文坛领袖。
- 典藏画作 人品为先2020-02-08历史文化中国历史上的大艺术家们的画品、书品、诗品都根于人品,因此强调“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从中国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天人合而为一”,再到宋代理学家们的“万物一体”论,“天人…
- 全家染疫奄奄一息 儿媳回来竟合家痊愈 2020-02-05历史文化据中国民间传说,当上天决定降下瘟疫时,会出现几个瘟疫使者或疫鬼,奉命行使散瘟职责。他们将瘟疫散在什么地方,那一带就会出现瘟疫。
- 成语小故事 不堪回首2020-02-02历史文化【解释】: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 成语小故事 不打不相识2020-02-02历史文化【解释】: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 强大的罗马帝国被瘟疫玩弄于股掌之间 (图)2020-02-01历史文化漫步今日罗马,诸多建筑遗迹仍让人追想古帝国的辉煌:神庙、城墙、广场,喷泉、凯旋门、浴场,当年无不精致奢华,圆形竞技场和马戏场的规模更加令人叹止,
- 为什么古人要用“花轿”迎亲?2020-01-26历史文化古代男女婚配时,男方必须用花轿迎亲。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而迎亲是六礼中最为隆重的礼节。
- 成语小故事 百折不挠2020-01-26历史文化东汉灵帝时,尚书令乔玄为官清廉,正直勇敢,嫉恶如仇,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称赞。乔玄死后,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中郎将蔡邕特地写文章纪念他,称颂他具有百折不挠的
精神。 - 古人穿鞋的习惯及趣事2020-01-26历史文化中国古代非常注重服饰文化,鞋子作为服饰的一部分,当然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古人曾经创造非常丰富的鞋文化,甚至还有极为严格的礼仪规范。
- 范仲淹为何能打破 “ 富不过三代 ” 的铁律?(图)2020-01-22历史文化俗话说:“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谁都想青史留美名,随着道德潮流下滑的人们,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做才能流芳千古。金钱、财富、权势仅仅是一时一世,
- 成语小故事 不求甚解2020-01-14历史文化【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