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育子的8准则
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既是文人,又是官员,他才高八斗,常伴随乾隆身边,后来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纪晓岚被发配到乌鲁木齐。
他一生深感政治生活的不易,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一书,讲述各种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怪谈轶事。
(绘图:志清/看中国)
纪晓岚因常年在外为官,无法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也深知“妇女心性,偏爱者多”的情况,所以曾写家书给夫人,说明应如何教育子女。他在家书中,对于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放到今日来看,依然是不过时的教育准则。
《四戒》
一、戒晏起
晏起就是晚起,在曾国藩看来,晚起为败家之凶德。曾国藩家族百年来之所以能人才辈出,这与他“治家以不晏起为本”有着密切关系。
“早起为养生第一秘诀”“早起可以振刷精神”曾国藩也曾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床为第一要义”。
我们常说要修身自律,首先要从勤字开始,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一勤天下无难事。
二、戒懒惰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别人学习,他睡觉;别人拜访客户,他玩游戏。其实,许多人都知道懒惰的危害,但依然在浑浑噩噩和得过且过中,由于懒散,使得多数人的一生都庸庸碌碌,两手空空。
三、戒奢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长河,古人将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清八旗的奢侈腐化等等,历历在目。
奢侈的克星就是节俭。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人们厉行节俭,珍惜来之不易的物质生活。
四、戒骄傲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人一骄傲,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人一旦骄傲,必然对周围的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从来没有人喜欢或愿意和骄傲自大的人相处,因为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品行。
理学宗师王阳明曾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者必败。
《四宜》
一、宜勤读
曾国藩在教育孩子的家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勤读书,更重要的就是让一切不解,都有据可依;让一切困惑,都有法可循,让愚昧走向聪慧,让落后的大脑接触到开明的思想。
二、宜敬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相比于今天,古代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突出。古代的父母带着孩子去私塾报名读书,不仅要向私塾老师行叩拜之礼,还要向孔子的牌位行叩拜大礼。
三、宜爱众
《论语》:“泛爱众而亲仁”,它告诉我们要常怀一颗博爱之心。教育,要先立德学做人,培养性情;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培养能力。
四、宜慎食
《弟子规》言:“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
孩子真正生活得怎么样,生命的质量如何,都与生活有没有常态紧密联系,暴饮暴食、夜不睡、晨不起,这都是生活没有规律的表现。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而不是为了满足食欲。当今社会的文明病很多都是因为营养过剩与营养失衡所造成,所以在孩子的饮食上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以上四戒、四宜,相信各位家长都能认同,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做到。特别是第一个“早起”,是孩子一生身体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