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金刚宝座塔 / 中国著名古佛塔之八

发表:2023年01月19日

塔,是一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建筑形式,最初是用来供奉、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场所。现在留下来的中国古塔,经过千年的风雨,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定格。

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多以“塔”为中心。孤高耸天的佛塔,是佛陀“涅槃”神圣的象征。

昆明官渡金刚宝座(Cangminzho/Wikipedia/CC BY-SA 4.0)
昆明官渡金刚宝座(Cangminzho/Wikipedia/CC BY-SA 4.0)

官渡金刚宝座塔,原名为妙湛寺妙应兰若塔,也称穿心塔、金刚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郊官渡古镇妙湛寺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塔实物,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古塔。

中国现存五座金刚宝座塔:北京真觉寺(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妙域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的金刚舍利塔、昆明官渡古镇的金刚宝座塔。

与其它四座金刚塔相比,官渡金刚塔更为古朴、雅致。塔身为沙石所建,形制之奇,建工之精,堪称国内金刚宝座式塔中之上品。

官渡金刚塔的历史

妙湛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贞元年(1295年)落成,后因被水淹倒塌。泰定二年(1325年)迁建于现址。

据塔身西壁的《造塔碑记》记载,官渡金刚塔初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明天顺戊寅(1458年)又重建;现存的金刚塔建成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因地震对损坏部分进行修缮。

纵观官渡金刚塔的历史,比中国金刚宝座塔之祖的北京真觉东寺塔还要早15年。由于地基下沉及多种原因,妙湛寺金刚塔多年来持续大幅度下沉,并长期积水。为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文物部门运用工程技术将金刚塔整体顶升了2.6米。

塔座雕刻(Cangminzho/Wikipedia/CC BY-SA 4.0)
塔座雕刻(Cangminzho/
Wikipedia/CC BY-SA 4.0)

官渡金刚塔的建筑特色

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现存年代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为印度菩提伽耶佛塔。

金刚宝座塔的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的神坛,代表金刚界五位佛。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官渡金刚塔至今历经了五六百年的风雨沧桑,其塔虽为风蚀斑驳,但风骨依旧,傲然耸立。

官渡金刚塔的方形金刚宝座上有五座覆钵式锤体佛塔(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同为尼泊尔佛塔风格),基台高4.8米,边长10.4米。

塔中心主塔为方基须弥座,高2.7米,边长5.5米,总高16米。须弥座四角力士拱卫,正面浮雕狮、象、双马、孔雀、迦楼罗五佛座骑。

座上七圈莲瓣层层奠护,覆钵式塔身四面开眼光门,镌刻四方佛。

主塔与四小群塔,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塔刹为十三天相轮,有铜锻伞盖,垂八铃铎,刹顶为宝瓶、摩尼珠。如大般若经所言:天花垂盖,宝铎珠幡,绮饰纷纶,甚可爱乐。

金刚塔基台东西南北开四道券门,十字贯通,券洞穹顶嵌铜铸金轮。金轮四角饰云纹,中心浮雕八叶莲花,趺坐八如来,正中独坐大日如来,共九佛,是为“金刚界九会曼荼罗”。

传承

官渡金刚塔别具特色,风格与众不同。如北京真觉寺、碧云寺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金刚塔都在基座的四壁刻满菩萨,全体佛神亮相,有的塔不刻佛象,仅刻佛的法器以暗示佛的存在。

官渡金刚塔对研究元代以后佛教密宗的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