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两宋风华 (10) —— 十载独相话国策 半部论语佐圣朝(上)

发表:2023年09月10日
文/元曦

(接上期)

在前几篇中,我们以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为主线,讲述了北宋立国的过程。有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宋初名臣赵普。

赵普与赵匡胤很早就认识,后周时就一同供职军中。他们的私交也很好,赵匡胤的父亲生病的时候,赵普就在旁照顾。赵匡胤称帝前后,赵普几乎在每个关键阶段决断大事上都有参与。正如宋太宗对他的评价是“能断大事”。那么赵普做了哪些大事呢?

《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在风雪之夜访问赵普,一边吃烤肉,一边咨询国家大事的情景。(公有领域)
《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在风雪之夜访问赵普,
一边吃烤肉,一边咨询国家大事的情景。(公有领域)

首先是“陈桥兵变”。在前面的《天命有归 大宋开国》中讲过,赵匡胤率军北征,队伍走到陈桥驿这个地方,士兵们商定要拥立他为天子。第二天早上,赵匡胤还在睡觉,当时就是赵普和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推门而入,把赵匡胤叫醒,禀告此事。接下来就是黄袍加身,赵匡胤称帝。这是赵普参与的第一件大事。

第二件事,就是收禁军兵权。在前面的《治乱抑武 三策削藩》中讲过,宋太祖登基后先收取中央禁军的兵权。这件事也是赵普多次向他建议的,于是就出现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第三件大事,就是在北宋一统列国时的战略制定上,赵普与闻其谋。在前面的《以武止戈 一统列国》中讲过,宋太祖平定这些割据政权时,有一个既定战略,叫“先南后北”,就是先攻打南方的割据政权,最后再收取北方的北汉。关于这个战略的制定,有一段佳话,就是宋太祖雪夜访赵普。说的是宋太祖经常微服出宫,走访大臣家,所以赵普每次退朝后,都冠带整齐,不敢换衣服。有一次,天降大雪,天色已晚,赵普估计宋太祖不会再出宫了,结果,没多久就听到叩门声,赵普赶忙出迎,果然是宋太祖立于风雪之中,而且宋太祖还约了赵光义同来。就这样,君臣三人在赵普家席地而坐,一边烧着炭火,一边吃着烤肉,赵普的妻子在一旁倒酒,宋太祖以嫂相称。三人边吃边聊,聊的就是如何统一列国。宋太祖想试探赵普,就说:“我打算先打太原(北汉)。”赵普一听,马上就提出异议,他说:“北汉如果能打下来,那我们就要直接面对北方强大的契丹,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不如先削平南方诸国,到时只剩北汉弹丸之地,还不好收复吗?”宋太祖听罢,笑着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刚才是想试探、试探你。”这段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故事就成为了一段佳话。

赵普参与的第四件大事,就是削藩。在前面的《治乱抑武 三策削藩》中,赵普向宋太祖献上削藩三策,就是“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分权,就是把藩镇的政权、财权、军权分开。其实后来这个思路不仅是用在了削藩上,它对整个宋朝官制都有深远的影响,包括在中央官制的设置上,也是这样做的,将政权归宰相,财权归三司,军权归枢密院。因为权力分散,又能够互相制约,所以,宋朝相对来讲内政都比较稳定,特别是地方上再没有出现类似“藩镇之祸”这样的事。当然它也有弊端,因为分工细致,所以政府机构就会庞大,效率相对降低,也就是利弊同存。此外,在削藩的具体政策上,赵普也多有谋划,比如:设置通判、罢去藩镇所领的支郡,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举措。

赵普真的很了不起,做了这么多的大事,难怪宋太祖如此信任他,不仅让他做宰相,而且待遇也非常不一般。宋朝一般设置两位宰相,有时也有三位,同时还有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宰相和副宰相们要轮班掌管官印,一同在政事堂与皇帝议政,但是赵普在宋太祖朝为相十年,却堪称“独相”,就是这十年间,只有他一位宰相,没有首相、次相之说。此外,宋太祖虽然给他配备了副宰相,也就是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但是当时的参政权力很小,不掌管官印,也不能去政事堂议政,而是给他们另设一处办公,月薪也只有宰相的一半,地位与赵普相差很大。

可见宋太祖对赵普的信任非同一般,而赵普也很对得起这份信任。《宋史》赵普的传记中记载,说赵普刚毅果断,“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让他担任某个官职,宋太祖不同意。第二天赵普又向宋太祖推荐这个人,宋太祖还是不同意。第三天,赵普又向宋太祖推荐此人,宋太祖非常生气,把赵普的奏章都撕了,扔在地上。赵普却面不改色,把撕碎的奏章一片片捡起来,回家后,把这些碎片黏好,然后再次上奏,保荐此人为某官。

这时,宋太祖终于意识到,赵普这么坚持要推荐一个人,看来这个人很有能力,于是就任用了这个人。

再举一个例子。一次,有个大臣应当升迁,但是宋太祖因为不喜欢这个人,就不想让他升官,赵普却坚持劝说宋太祖应该让此人升迁。宋太祖开始较劲,说:“我就是不让他升迁,你能怎么样?”赵普的回应非常有力,古籍原文写道:“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就是说赏罚之事,是天下之公事,应该秉持公道,不是皇帝的私事,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行赏论罚。宋太祖听完这话就更生气了,起身就走,赵普就跟着他。宋太祖一直走入宫中,赵普不能再跟进去,于是就立在门外不走,宋太祖只好同意让此人升迁,赵普这才离开。

(未完待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