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如何培养惊人的学习能力

发表:2023年09月09日

有的人学东西特别快、看问题极有深度,称他们为高人或高手。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高手有什么特征?有人发现,高手说话的时候爱总结。

他们会在大量的材料中找出关键点,理清线索,这就是高手的思维方式,在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时,他们也喜欢用总结提炼的方式。

(123RF)
(123RF)

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构建”,它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高手不仅仅是天生智商高,更多地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大脑中构建了某种模型。这种构建能力,其实每个人从小就具有,只是多数人都没有把它真正用起来。这直接造成了人和人之间学习能力的巨大差异。

1、学习的奥秘就像“搭积木”

职场中,人和人工作水平的差异,直接取决于学习能力。

举个例子,老板给大家开会,会议开了将近3个小时。散会时,有人抱怨道:“老板一下子说了这么多东西,我都快听晕了。”有的人却想了想,说:“我觉得老板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强调两件事,一是加强客户调研,真正把握客户的心理;二是加强工作的精细度。”

学习高手能从老板长篇累牍的讲话中,提炼出最关键的东西,这正是一般人不具备的能力。高手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的大脑中有一个“模型”。利用这个“模型”,他能够迅速把接收进来的新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找出最有用的东西。

在心理学上,这个模型叫作“心智模型”。心理学专家指出,人和人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就来自于“心智模型”的构建能力。这能力的原理跟我们小时候搭积木是一样的。如果小孩子拿到一盒零件,要按照盒子上的图片搭出一个小镇。他会怎么做?

他会把零件全倒出来,按类分堆。第一步铺设街道,因为道路可以确定各个社区的位置。第二步,把剩下的零件按照用途分类:公寓大楼的零件、学校的零件、医院的零件等。每个建筑都是一个核心点,要围绕着不同的核心点来组织零件。

假设小伙伴拿来了另一套积木,并且跟原来的积木混在了一起。当发现新零件与目前的建筑物不相配时,可以把它放在一旁,当作多余的东西;也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些新零件,给已有的建筑物搭建附属设施。

构建“心智模型”的过程,与搭建这样的小镇是一样的,只要你把积木换成大脑接触到的新信息、新知识就可以了。

心智模型就是遵循某种规则组建的框架结构。高级的心智模型构建者,可以确认关键建筑群,并且分辩新的信息里哪些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哪些是多余之物。相反,低级的构建者分不清主次,不知道什么信息更为适合,什么需要摒弃。

2、如何构建心智模型?

人的智力水平是生来注定的,那么学业无成一定是因为先天不足吗?实际情况是,每个孩子在接触到新东西时,大脑都会发生改变,经验会被一点一滴地存储起来。

但每个人对待这些经验的态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只是接收了信息就放在那里,任其在记忆里自生自灭;而有的学生会把每一次的经验当作“积木零件”,把它们组织起来,找出核心规律,构建出心智模型,以此获得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最终天差地别。

孩子的学习风格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学习者”,另一类是“规则学习者”。在接触新知识、新信息时,案例学习的孩子则倾向于记住具体的案例,而规则学习的孩子倾向于提炼出基本规则,来区分各种学习案例。

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是“案例学习者”。比如听到或读到一个感兴趣的故事,我们可能会记住它的内容,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我们会想起来,“之前有个故事也是这样的……”

而“规则学习者”读完故事后,会去思考:这属于哪种类型的故事?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使用了哪些元素?故事结构是怎么安排的?他们进而发现,所有精彩的故事都会运用几大套路……

案例学习者的学习是低效的。比如有些学生也读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方法,但真正遇到问题时,还是不确定到底该怎么做。因为方法虽多,但每个方法都是单独对应某种特定情况的,有些方法之间似乎还会互相冲突。

查理•芒格的演讲录《穷查理宝典》令人茅塞顿开。芒格在普世智慧演讲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芒格所说的,就是构建心智模型。看似复杂的知识和道理,可以通过基本的模型和框架来统一安排。而心智模型一旦开启,就能极大地提升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领悟力、判断力。

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顶尖高手,都是因为在多年的学习实践中,构建起了完善的心智模型,才在自身的领域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深度。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够拿出小时候搭积木的认真劲儿,把日常接触到的经验和知识搭建成心智模型,我们的学习能力也必然会获得极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