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 父母如何疏通孩子的情绪?

发表:2022年06月25日
文/李介文

小宇的笔芯盒被同学抢走了,他出手打了人。但常见的家长想法是:你不可以打人,即使对方抢了你的东西,打人就是不对!干嘛这么小气,笔芯盒再买就有,送他啦!儿童临床心理师李介文指出,我们换个场景,如果今天是你的iPhone被抢走,你的心情会如何?在思考孩子的问题时,请依照孩子的认知功能以及所有的资源来思考,或许孩子珍视文具的感觉,会跟我们珍视手机或名牌包的感觉一样。

孩子在生气时,家长通常都不在第一现场,有时可能是听学校的老师转述,此时,请冷静地观察一下孩子的情绪,是忿忿不平还是有些得意,或者在观察大人的反应?心理学家们认为,生气是可以分类的,其中就隐含了生气的原因:

(123RF)
(123RF)

隐藏的生气

有些孩子明明在生气,但却不承认,他们担心生气之后,反而会惹怒大人,因为他们相信或从小被教育生气是不好的、没用的,所以会想要隐藏自己的生气来取悦他人。在孩子心里的确产生了生气这个情绪,他们会很隐讳地表现出来或通过另一种形式,像是酸言酸语、被动攻击等,例如孩子被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会有点不悦、甚至自嘲地说:“我可以说不吗?”

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自己做不好某些事而生气,或者因为自己的生气而生气。所以,自尊心也是孩子在处理生气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拥有健康自尊心的孩子,可以诚实且正面地处理自己的缺点或他人的侵犯,而自尊心较低落的孩子,要不就是继续将生气隐藏起来,或者就是通过夸张的方式来表达生气。

爆炸式的生气

解决生气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生理需求,当情绪发泄完之后,其实会感受到轻松,孩子要学习的,就是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在生气。

当孩子不能够控制生气、任由生气的情绪乱窜时,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在生完气,理智恢复之后,又觉得刚才这样是不好的,开始自责。直到下次再遇到生气的事情,一样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而上次生气失控的自责又会引发孩子的焦虑或罪恶感,更容易生气……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通常在较为敏感、较为防备的孩子身上,容易陷入“先下手为强”的爆炸式生气,也因为通常会收到效果,例如生气之后别人就不敢惹你而解除了焦虑(当然也不太可能跟你当朋友)、借此而逃避责任(就算被骂,至少转移了焦点)、得到自己想要的(大人妥协),让孩子重复这种不适当的生气模式。

慢性生气

有些孩子是一天到晚都处在一个中低强度的生气情绪里,好像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什么都不满意,或者因为某件事而记仇。

不管任何情绪,只要当下没有被处理好,它就会像重金属一样累积在体内,是一种慢性中毒,也就是为什么生气的情绪这么难被处理,一来是原因可能有很多,二来是当孩子的问题被我们发现时,已经积重难返。

当然,孩子也有可能是对自己不满意,将这些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很难想像吧?我遇过许多不想读书的孩子,他们问我:“老师,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很废!爸妈一直叫我读书,他们也很废!”这些孩子其实很在意自己读不好书。

那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可能是落后太多了、要追回来很难;可能是太不保险了,如果我认真读了,成绩依然不好,那我不就没理由可讲了吗?可能是自己或家长设定的标准太高了,做不到,干脆就说我不想做或生一场气再说。

改善亲子间的情绪互动:多看、多听、多想、先不说话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也知道生气是不好的,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原因是生气包含了一些说不出口的话,所以生气是有用的,生气是孩子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要改善亲子间的情绪互动,当孩子生气的时候,我们要先冷静观察“多看、多听、多想、先不说话”。我们对于孩子有很多“期待”或“应该”的想法,他应该要控制情绪、他应该要认真向上、遇到困难应该要主动求助、努力克服。但是在孩子生气的时候,很少人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大多数人都在说,他应该要怎样怎样。

“观察”与“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是为了要了解当下实际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了解得越清楚,越能帮助孩子判别哪个时间点,可以做什么处理或努力。这些细部的处理和努力正是孩子需要的,他们虽然知道大目标“不要生气”,但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执行,甚至不知道有些气根本就是可以避免的,虽然他们也不喜欢生气,但是事到临头,似乎又只有生气一条路。

所以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而回馈给他,孩子的气会先缓和一些,毕竟他被了解了,生气有人承接了,也可以感受到爸妈重视的态度。

本文整理、节录自《你的孩子不奇怪》,时报文化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