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海南三亚 / 忧心粮食短缺

发表:2022年04月21日
本报综合报导

4月10日,习近平到海南三亚考察。他强调,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中国种子公司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加上俄乌战争令粮食短缺问题雪上加霜,中国政府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抢购囤粮进行应对。但专家分析,百姓依然随时可能挨饿。

习近平视察三亚关注粮食安全

据大陆官媒报导,习近平4月10日到海南三亚调研,开启今年第三次国内考察。在三亚市,习近平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以了解海南种类创新情况。习近平表示:“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习近平(Getty Images)
习近平(Getty Images)

近期,习近平一直在频繁谈及“粮食安全”。在今年3月初的“两会”上,习近平将“吃饭问题”看作是最大的事情,是“战略问题”,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

去年11、12月,习近平曾接连在中共内部会议中明白谈及要“确保粮食安全”,甚至询问官员“那么粮食怎么办?”

为什么习近平频提“粮食安全”问题?纵观历史,粮食短缺多次引发了社会动荡,进而推翻了政权统治。两岸智库研究院的李释钊曾撰文指出,担忧因粮食问题导致社会混乱,让统治者们每天害怕着被推翻。

中国粮食隐忧没有自己的种子

事实上,中国更大的粮食隐忧是没有自己的种子。

据陆媒报导,中国除了大豆种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6%以外,一部分蔬菜品种,比如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品种番茄、甜菜和黑麦草等种子的进口依赖度都超过90%。而像是土豆、辣椒、胡萝卜、西兰花等蔬菜,尤其是高阶品种,基本上要依赖美国、荷兰、日本、韩国还有德国等种子公司。所以,北京当局近几年多次提到,种子是农业的“晶片”,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关键,要开展种子“卡脖子”技术攻关。

但是,种子研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大量资金的投入。从种子研发到种子的商业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研发育种、田间制种、种子加工。这个周期要多长呢?一般都是在10年左右。并且,在高额成本的投入后,产出上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媒体报导,中国有7000多家农作物种子企业,但每年的研发投入总额只有40亿元,只是德国一个拜耳公司的一半;种子企业自主研发的商品种子销售收入总额,也只是和拜耳公司差不多的水平。

据说,在这几千家种子企业之中,只有不到100家具有研发能力;在每年审定登记的数百种种子品类中,80%以上的审定品种都没有推广价值。有竞争力、有突破性技术的品种更是没有。

俄乌战争  加剧中国粮食危机

台媒《自由时报》4月11日引述《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成粮食危机,这意味着中国饭碗里的食物恐怕会变少、变贵。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纽约时报》在报导中提到,对全球粮食市场而言,很难找到影响性比俄罗斯、乌克兰还大的国家。在过去5年,俄罗斯及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量,合计占到全球的比例,小麦有将近30%,玉米是17%,大麦32%,葵花籽油高达75%。

但是由于战争,乌克兰的出口受到沉重打击,小麦出货量下降500万吨,玉米出货量比之前的估计下降了1250万吨,而俄罗斯的出口也受到货运和融资方面的挑战。此外,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还是全球化肥的主要出口国。所以,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后,化肥价格快速攀升,生产成本成为影响农民种植的关键因素。

另外,乌克兰农业部官员还在近日表示,受战争影响,乌克兰的春播将会延误,这意味着今年乌克兰的粮食产量将大大低于去年。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的全球粮食价格,仍可能维持在高位。

由于近年来中国天灾频发,粮食危机本来已经迫在眉睫。而乌克兰战争更加剧了中国的粮食危机,中国政府正在加紧囤积粮食。

不过,中共一方面担心端不上饭碗,一方面又在制造粮食危机。

目前正值准备春耕的关键时节,但农业大省吉林,自从今年3月爆发疫情以来,一直实施“清零”防疫政策。比如,有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最近有的农户在疫情封锁期间春耕,但是被警察带走调查,说他违反了防疫规定。另外,春耕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还有机械等农用物资,也因为受到疫情管控,而导致物流渠道受阻。再加上化肥、农药等都在涨价,今年的粮食价格还会上涨。

据《财商天下》节目分析,习近平强调粮食和种子自给自足,本来是为内循环做准备,担心一旦和外国脱钩,或者被国际上制裁,中国的粮食供应会出现危机。但很讽刺的是,在目前粮食还有储备的情况下,连上海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都闹起了饥荒。可见即使中国未来能够实现粮食和种子完全自给,不再依赖外国,也不能保证中国的老百姓不会饿肚子,因为粮食供应的特权始终端在权贵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