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称远孙为“耳孙”?

发表:2020年04月03日

当我们阅读古文时,偶尔会看到“耳孙”这一名词。如金朝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又明朝唐寅《世寿堂》诗:“鸡窠小儿是鼻祖,鸠枝老子为耳孙。”我们叫老祖先为鼻祖,那么为什么古人称远孙为“耳孙”呢?

谈到“耳孙”,我们先了解直系亲属的关系与称谓。在《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记载:“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意思是说,什么是九族?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是指以自己为本位,上推四代与下推四代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

此外中国古籍中,曾孙之后的子孙都有特定的称谓。如《尔雅•释亲》中载:“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同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对于这些特定称谓,在宋朝朱熹撰《仪礼经传通解•卷五》上也有解释:“子之子为孙(孙犹后也。疏曰:言继后嗣也,《广雅》云:孙,顺也。许慎云:从子,从系,系续也,言顺续先祖之后也。)孙之子为曾孙(曾,犹重也),曾孙之子为玄孙(玄者,言亲属微昧也。)玄孙之子为来孙(言有往来之亲),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后也,《汲冢竹书》曰:不窋之晜孙。疏曰:《释言》文。《束皙传》曰:太康元年,汲郡民盗发魏安釐王冡,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不窋,后稷之子也。)晜孙之子为仍孙(仍,亦重也),仍孙之子为云孙(言轻远如浮云)。”

有关“耳孙”一词,在《汉书》上有记载。如《汉书•卷二•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因此,“耳孙”所指的是第几代孙,古籍中说法不一。

另外,师古曰:“尔雅,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意思是,颜师古认为在《尔雅》的记载,仍孙从自己算起,是第八代,和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说法相同。仍、耳读音相近,故仍孙又称耳孙。

再有,按《平纪》及《诸侯王表》上载,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又《集韵》:“仍拯切,仍上声。关中河东读耳作此音。”所以,耳孙就是玄孙的曾孙,也就是昆孙的儿子,从自己算起往下是第八代。因为耳孙离他的高祖、曾祖时间太远了,只能耳闻罢了。因此,后来人们渐渐的也多用“耳孙”来泛指远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