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南禅寺

发表:2019年05月23日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五台县城二十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东西宽五十一点三米,南北长六十米。

寺内分为东、西两院,有殿宇六座。山门内的四合院中,除了大殿建于唐代以外,东、西配殿都建于后世,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南禅寺大殿又名大佛殿。从大殿平梁下的墨迹题记得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这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唐代的南禅寺是一个村中佛堂,唐代会昌年间推崇道教,在灭佛教的时候,所拆毁的四万余所佛堂大多都属于此类,而南禅寺因为地处偏远而幸存。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外观(公有领域)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外观(公有领域)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严格,王公贵族以及官员的府邸和一般民居差别甚严,佛寺也同样有级差。

同在五台山地区的唐代寺庙佛光寺是正式寺宇,所以它的正殿可与宫殿一个等级,使用殿堂型构架,造庑殿顶。

而南禅寺是一个非正式的村中佛堂,故而至多与贵邸的厅堂近似,使用厅堂型构架,造低一个等级的歇山屋顶。而且,面阔间数也比佛光寺大殿少四间。

南禅寺大殿是一座面阔、進深都是三间的小殿,面宽十一点六二米,進深九点九米,平面略近方形。单檐灰瓦歇山顶。

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柱12根。

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

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

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殿内十七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

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好像在讲经说法。骑狮的文殊、坐象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恭听。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好似要把佛说全记在心上;胁侍菩萨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

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塑像布满佛坛。

这些塑像,姿态栩栩如生,表情逼真有神、丰满优美,衣纹简练流畅,好像就在下一刻这些塑像就要动起来似的。

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舒缓的屋顶,雄大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的构图,南禅寺大殿虽小,但仍然体现出雍容大度、气度不凡的大唐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