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峰会通过历史性协议 人类解决气候暖化问题的新航标

发表:2015年12月14日
【记者岳超报导】12月12日晚,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上,近200个国家最终通过了全球气候新协议,即《巴黎协议》。
 
该协议前后历经四年,而且在过去的两周内,各国代表和官员经过近乎于不眠不休的谈判和磋商,才使得该协议最终通过。这份协议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巴黎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尽快让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就是说,在考虑到海洋和森林有能力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下,让地球的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    
 
这份协议将代替旧的《京都议定书》,成为人类解决气候暖化问题的新航标,也将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状况。
 
巴黎气候峰会通过历史性协议
(123RF)
 
根据协议,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据报道,该协议最关键的内容是,所有签署国家同意将地球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与前工业时代相比最多2摄氏度的范围。此前许多参会的国家曾要求将气温升高的上限定在1.5摄氏度。因为如果气温上升2摄氏度,许多直接受到全球气温变暖影响的岛屿国家就将被海水覆盖,或变得不宜居住。但相关国家的诉求最终未被采纳。气候保护协议的最终目标被定在1.5度到2度之间。
 
此外,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有能力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发达工业国家还承诺从2020年开始每年为此提供1000亿美元的拨款。在2025年之前,还会提高这笔拨款的额度。
 
最新的气候保护协议规定,签署各国有义务尽快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也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此次协议的签署过程中,北京的态度也特别引人关注。此次协议是否能达成,作为全球最大的三个污染国:中国、美国和印度的态度至关重要。此前中国政府一直将自己视为发展中国家,拒绝承担气候大会谈判中呼吁的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因为一旦这样做之后,中国就可能有一天被归类为工业化国家,并被要求遵循更加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除了资金之外,在过去的20年,中国政府还一直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转让,并率先大幅度的减排等。 
 
据悉,在本次的协议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如资金问题和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问题等,经过反复谈判基本上都达成了一致。北京也显示了更大的灵活性。事实上,中国大陆的环境治理与温室气体排放也已经不能再等。
 
就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大会的同时,在中国大陆,北京及多个地区再次发生严重的雾霾侵袭,北京还启动最高级别空气污染警报,并持续了2天。中国政府也许已经意识到,再不进行环境治理,中国大陆的许多地区将会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在《巴黎协议》达成的当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该协议将成为减少气候变化风险这一历史性旅程中的决定性转折点。各方为达成有雄心的、灵活的、可信的和持续有效的协议,展示出灵活性和团结一致。这曾经无法想象,现在势不可挡。
 
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表示,为了达成这个协议,已经等了40年,但《巴黎协议》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他承诺,法国政府将为实施《巴黎协议》做好一切准备。
 
据悉,巴黎气候变化大会12月12日当天还通过了相关决议,就《巴黎协议》的具体落实和一些细节问题作出安排。